本文聚焦于3月1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路街道辖区R29街区广场举行的新就业群体“友好街道”建设启动仪式。详细介绍了成龙路街道为新就业群体营造“友好生态圈”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制定相关方案和办法、构建多元化服务场景等,还阐述了推动暖“新”行动升级的具体成果和后续计划,旨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3月12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路街道辖区的R29街区广场盛大举行。此次活动是由锦江区总工会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建交局、区市场监管局、共青团锦江区委指导,成龙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及街道总工会主办的成龙路街道新就业群体“友好街道”建设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锦江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成龙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各社区代表、爱心企业代表,还有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代表们都齐聚于此。大家怀着满心的期待,共同为新就业群体“友好街道”建设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营造有温度的“友好生态圈”
新就业群体宛如城市发展的“摆渡人”,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同时,他们也是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为城市的和谐稳定贡献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今年,成龙路街道深入贯彻“成都市暖新十六条”的主要精神,用心通过“建阵地、优服务、强治理”等一系列举措,精心制定了《新就业群体“友好街道”建设方案》以及《新就业群体积分兑换管理办法》。这些举措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进一步解决新就业群体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温度、让他们拥有归属感的“友好生态圈”。
据了解,成龙路街道紧紧聚焦新就业群体面临的“休憩难”“停车难”“进门难”“找路难”等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多元化的服务场景。这里有暖“新”社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温馨的休息场所;有暖“新”商家,给予他们贴心的消费优惠;有暖“新”医院,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有暖“新”学院,为他们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还有暖“新”物业小站,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小困扰。通过织密全方位的暖“新”服务网络,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来自街道的关怀与温暖。
同时,成龙路街道积极倡导“骑手也是治理者”的理念,专门发出《致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的一封信》,鼓励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亮明身份,主动担当起责任。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新就业群体中实现全覆盖,让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在他们中间生根发芽。
在启动仪式上,成龙路街道“帮帮龘”志愿服务队队长对《新就业群体积分兑换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解读。他从积分获取、兑换流程和兑换资源三个方面入手,让大家对这个办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该《办法》十分细致,不仅明确了志愿服务类、文明实践类、活动参与类等8个方面的积分获取规则,还建立了一套全域式的服务资源体系,让积分可以兑换到实实在在的福利。后续,街道还将持续扩大引入暖“新”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完善积分激励机制,丰富积分获取和兑换的内容。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鼓励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双向奔赴。
推动暖“新”行动再升级
早在今年2月初,成龙路街道就联合相关区级部门,面向辖区居民群众、物业企业、外卖小哥等不同群体发布了3封《倡议书》。这些倡议书倡导多元主体积极营造爱“新”、暖“新”的良好氛围,让辖区内的居民群众和新就业群体朋友们都能真切感受到成龙路街道的美好生活。令人欣喜的是,《倡议书》发布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有辖区内30余家爱心企业、爱心机构纷纷加入到“友好街道”建设行动中来。
在启动仪式上,成龙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为到场的暖“新”企业和单位代表进行了授牌,以表彰他们为新就业群体所做出的贡献。暖“新”医院、暖“新”商家与爱心企业的代表们也依次分享了他们的暖“新”措施。
其中,暖“新”医院针对外卖小哥工作强度大、健康意识较弱等特点,创新推出了“精准化+公益化”服务模式,打造了“暖‘新’护航”健康品牌。他们将为外卖小哥提供义诊、用药咨询、慢病管理、健康讲座等一系列贴心服务。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树洞计划”、赠送季节性“关爱包”、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措施,为新就业群体筑牢职业健康防线。
暖“新”商家代表也不甘落后,他们开设了“错峰专属通道”“云预约+快剪服务”与“夜间暖心窗口”,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基础理发服务。并且,他们还联合其他暖“新”商家打造服务生态链,让新就业群体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爱心企业则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新就业群体的支持,他们为街道捐赠了10辆暖“新”单车。这些单车将投放在辖区内的大型小区,专门用于解决骑手在小区内的送餐问题,让他们的工作更加高效。
活动现场,社区、小区物业企业与快递“小哥”代表共同宣读了《成龙路街道“友好街道”三方公约》。这份公约倡导社会各界共同维护和谐、文明的公共环境,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城市美好环境的守护者。
新就业群体由于常年走街串巷,对配送区域的环境了如指掌,在基层治理线索上报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为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成龙路街道“帮帮龘”志愿服务队特别聘请了5名新业态劳动者成为社区兼职“微网格员”,并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认可,更是希望他们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治理贡献更多的力量。
展望未来,成龙路街道将继续整合各方资源,深化服务创新。他们的目标是努力打造一个温暖、包容、便捷的“友好街道”,推动更多新就业群体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3月12日,成都锦江区成龙路街道举办新就业群体“友好街道”建设启动仪式。街道围绕“建阵地、优服务、强治理”,制定相关方案和办法,构建多元化服务场景,营造“友好生态圈”。同时,通过发布倡议书、授牌暖“新”企业、推出暖“新”措施等推动暖“新”行动升级。后续还将整合资源、创新服务,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