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弹射程问题展开,针对部分人宣称火箭弹射程 300、500 公里“遥遥领先”的说法进行剖析,详细介绍了不同口径火箭弹的实际射程、威力与射程的关系、增加射程带来的问题以及各国相关武器的情况。
在谈论火箭炮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动辄就把火箭弹射程 300、500 公里挂在嘴边,还声称这是“遥遥领先”的水平,这着实让人头疼不已。关于火箭弹 300、500 公里射程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已经详细讲过,但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咱们今天就再深入普及一下。
图中展示的是 300mm 口径的火箭弹。中国 300mm 口径的火箭弹,从体积、个头,到长短粗细以及威力等方面,和俄罗斯 300mm 口径的火箭弹都极为相似。而美国的远程火箭弹采用的是 227mm 口径,个头相对中俄的火箭弹要小一些。不过,如果按照比例来计算的话,整体情况也相差不大。要是美国也制造 300mm 口径的火箭弹,其在体积、个头、长短粗细和威力等方面,和中俄的火箭弹也不会有显著的区别。
实际上,这类 300mm 口径火箭弹的最大射程通常都在 70 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大家的 300mm 口径火箭炮都只能打到 70 公里这个距离。假如有人能够在保持 300mm 口径不变,且威力也不降低的前提下,把射程从 70 公里提高到 300、500 公里,那确实可以称得上是“遥遥领先”,是有真本事。但问题是,有人能做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些所谓射程能达到 300、500 公里的火箭弹,其实是把口径增大了几倍,变得更粗,在里面多装了燃料才实现的。
这才是真正能达到 300、500 公里射程的火箭弹模样。很多人可能是脑袋产生了幻觉,嘴上说着这种粗大的、射程 300、500 公里的火箭弹,脑子里想的却是那种细细的火箭弹。然后就错误地以为自己细细的火箭弹能打 300、500 公里,进而得出“遥遥领先”的结论,这其实都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得好好纠正。
要解决这种认知问题并不难,首先要在脑袋里明确,射程 300、500 公里的是那种看起来像大白弹的火箭弹。而常见的、细细的火箭弹,其最大射程就是 70 公里。不管是其他国家的,还是自己的,这个射程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以,一定要把这两种不同的火箭弹区分开来,别搞混淆了。
火箭弹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高科技领域了,它的技术发展早已经到了瓶颈。曾经它可能是先进的武器,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原本落后的国家,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追了上来。然而,追上之后也同样面临无法再进一步发展的困境,大家都卡在了这个水平线上,所以最终各国的水平都相差不大。
目前,不论是中美俄,还是其他国家,在火箭弹领域都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只能在现有的技术框架内进行取舍。如果把火箭弹的口径固定下来,那么它的个头、体积、长短粗细基本上也就确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增加射程,就只能多装燃料。但由于火箭弹的体积是固定的,多装燃料必然会占用炸药的空间,导致炸药量减少,威力也就随之下降。反之,如果想增加威力,就只能增加炸药量,这样又会占用燃料的空间,使燃料减少,射程必然降低。
经常会有人吹嘘自己的火箭弹或者导弹射程有多远,比别人的都远。但先别高兴太早,这种射程增加的背后,其火箭弹或导弹的威力肯定是有所缩水的。经过各国精心实验和论证,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70 公里的射程在火箭弹领域是最为均衡的。这个射程既能够满足一定的作战需求,威力也相对不错。所以,目前各国的远程火箭炮最大射程基本都在 70 公里左右。如果想要打到 100 公里的距离,那么威力就必须缩减;要是想让威力翻倍,射程也得大幅度缩短。
如果想要在增加射程的同时,还能增加威力,那就不能固定口径。必须要把火箭弹加大加粗,这样才能多装燃料和炸药。通常情况下,射程翻倍,口径也得相应地翻倍。实际上,大家的技术水平都差不多,300mm 口径的火箭炮射程达到 70 公里,威力也够用,这已经是各国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做到的极致了。即便再努力,最多也只能把射程提高到 75 公里。如果削减威力,勉强可以达到 100 公里,但想要提高到 300、500 公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要打到 300、500 公里的距离,就只能把火箭弹加粗几倍,多装几倍的燃料。但这样一来,它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款武器,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细细的火箭弹了。而且,火箭弹本身精度较差,打得越远,精度就越差。打到 300、500 公里的距离时,误差达到 10 公里是很正常的情况。误差这么大的火箭弹,在实际作战中基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要让射程 300、500 公里的火箭弹变得有用,就必须增加制导系统。
然而,增加制导系统又会带来一连串的问题。其一,这么粗的火箭弹加装制导系统后,它还能被称为火箭弹吗?要知道,导弹也是由火箭发动机、火箭燃料、战斗部、弹体弹翼和制导系统组成的,这和加装制导系统的火箭弹在结构上几乎一模一样。其二,成本问题。导弹的价格非常昂贵,虽然有人声称自己的是火箭弹,但实际上花费的却是和导弹差不多的钱。普通远程火箭弹一枚大概 70 万人民币,而射程 300、500 公里的火箭弹,一枚最低也要 200 万美元。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弹,只要射程能达到 300、500 公里,还能精准击中目标,200 万美元已经是最最便宜的价格了,正常情况下都要 300 – 500 万美元。很多人以为自己射程 300、500 公里的火箭弹还是单价 70 万人民币的普通火箭弹,所以才会认为自己“遥遥领先”,但实际上,他们的火箭弹是单价最低 200 万美元的制导火箭弹。能把 70 万人民币的火箭弹打到 300、500 公里那当然厉害,但如果是靠增加成本,让单价翻了十几二十倍才实现的,那就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了。其三,如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射程,其他国家也完全可以做到。
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就是通过增加成本、单价达到几百万美元,加粗弹体、加装制导系统,从而实现射程三五百公里的“火箭弹”。这可是 80 年代的产品,距今已经 45 年了。国产射程 300、500 公里的火箭弹和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名字不同而已。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从海湾战争到俄乌冲突一直在参加实战,并且在全世界的销量也很好。而所谓国产射程 300、500 公里的火箭弹,目前还大多处于模型、传说的状态,并没有明确可信的报道表明哪个国家真的购买过,也没有在军队里形成正式编制。那些声称全世界抢着买、卖疯了,或者谁谁谁被惊呆了、吓傻了的说法,都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切实际的认知偏差。
俄罗斯也有类似的武器。
比如伊斯坎德尔短程弹道导弹,它的基本结构和火箭弹也差不多,同样有火箭发动机、火箭燃料、战斗部、弹体弹翼和制导系统。在个头、射程、威力、精度、价格等方面,和国产火箭弹、美国陆军战术导弹都相差不大。唯一的区别就是飞行路线,伊斯坎德尔的弹道、飞行的弧线更高,而国产火箭弹、美国陆军战术导弹飞行的高度更低。
在当今世界,普通的远程火箭弹,不管是哪个国家制造的,情况都大致相同。射程基本都在 70 公里左右,威力、个头、体积、长短粗细以及成本等方面也都相差不大。一辆发射车通常能装载 8 枚或者 12 枚。
如果想要把射程提高到 300、500 公里,不管是哪个国家来做,都得采取相同的办法:把火箭弹加粗、多装燃料、加装制导系统,同时单价也会提高到 200 – 500 万美元。而且,这么粗的火箭弹就不能像普通火箭弹那样一辆车装 8 枚或者 12 枚了,只能一辆车装 2 枚。国产的、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都是如此,谁都无法突破这个现状。
所以说,在火箭弹领域,现在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不比别人强,也不比别人弱。但需要注意的是,射程三五百公里的火箭弹、普通的远程大口径火箭炮以及模块化火箭炮,这些东西其他国家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现在只是追平了人家的水平而已。
本文通过对火箭弹射程相关知识的详细讲解,纠正了部分人认为火箭弹射程 300、500 公里“遥遥领先”的错误认知。阐述了火箭弹射程、威力与口径、成本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各国在火箭弹领域的发展情况,指出目前各国在火箭弹技术上水平相近,只是追平了他国几十年前的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