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干部政绩观展开论述,以尚桥冲河道治理为例,指出“地平线”下政绩的重要性,强调在各类艰巨任务中干部需树立正确政绩观,还探讨了优化考核机制及加强政绩观教育等推动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举措。
陈浩
在城市治理的宏大画卷中,有这样一种政绩,它隐匿于“地平线”之下,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它却如同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深刻影响着城市的长远走向;又似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源头活水,滋润着百姓的生活。这种政绩,考验着新时代干部是否具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就拿尚桥冲河道来说,它曾是人人避之不及的“龙须沟”,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令人称赞的“样板河”。而在这华丽转身的背后,经历了三次返工,这三次返工,实际上折射出基层干部在政绩观上的三重艰难选择。
当前,我们面临着诸多重大任务。从科技攻关领域突破“卡脖子”难题,到防范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从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里子工程”,为乡村发展筑牢根基,到补齐城市更新中那些“看不见的短板”,提升城市的内在品质。这些任务无一不是投入巨大、周期漫长且见效迟缓的“硬骨头”。但它们却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更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益。因此,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定不移地做好做实这些工作。
进一步深入思考,干部政绩观要实现全面且深刻的转变,即从注重表面的“面子”工程转向关注内在的“里子”建设,从只看重明处的短期成效延伸到重视暗处的长远利益,从追求短期的政绩成果过渡到着眼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对考核机制进行优化。干部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看干部做了哪些工作,更要考量他们最终干成了什么,以及为后续发展留下了什么。可以通过对项目进行全周期的跟踪纪实,详细记录项目从启动到完成的每一个环节;引入社会多元主体的满意度评价,广泛听取群众、企业等各方面的意见;建立干部“潜绩”清单,将那些不易被察觉但对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纳入考核范围等方式,让每一名干部的接续奋斗成果变得可视化、可追溯、可评估,从而有效防范“政绩冲动症”的发生。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干部政绩观的教育,让正确的政绩观深入人心。同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完善激励与容错机制,为那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有为者有位。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引导干部把时间和精力切实投入到关键工作中,推动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既定的蓝图一绘到底。
本文以尚桥冲河道治理为例引出干部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阐述了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需要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还提出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加强政绩观教育等方式推动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以促进城市和乡村的长远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