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展开,介绍了车路城协同发展报告成果,包括车路城协同建设成效、“车路云一体化”加速建设等情况;还讲述了中国车企“走出去”的新特点和布局,以及中国车企助力泰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车网互动等内容。
在昨天(28日)举行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重磅发布了《车路城协同发展报告及标杆案例》。此报告犹如一盏明灯,清晰地指出我国车路城协同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车路城协同建设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初步成效显著。
我国车路城协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报告进一步深入分析,2025年注定是“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加速期。各个试点城市如同鼓足干劲的开拓者,正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它们致力于构建起更为精细、全面的城市道路智能感知体系,就像为城市交通安装了一双双敏锐的“眼睛”。同时,2025年也是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节点,多家车企纷纷吹响了号角,宣布将在这一年量产搭载“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车型,智能网联汽车即将驶入寻常百姓家。
移动通信及车联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山枝表示:“就目前从北京亦庄拿到的数据来看,车路城协同大概会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在15%左右。另外从智能驾驶方面来说,车辆能够行驶得更舒适,交通效率更高,行驶安全也更有保障。”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中国车企正展现出勃勃生机。不久前,长安汽车宣布进军欧洲等海外重点市场,并迅速在东南亚、中南美洲、中东、非洲区域等市场进行布局。预计到2025年,长安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计划将实现100万辆。东风集团旗下的岚图汽车也不甘示弱,宣称2025年在深耕欧洲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中东市场,试图通过中东地区的高端市场来验证中国品牌的全球竞争力。记者敏锐地注意到,中国车企的品牌“出海”,正从早期单一的贸易模式,成功发展到如今在海外建厂、合资合作、技术“反向输出”的新阶段,开启了全新的海外征程。
中国车企“走出去”呈现新特点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未来会有哪些新特点,成为了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嘉宾们深入探讨的热门话题。
在谈到加大国际合作时,不少中国车企有着清晰的战略眼光。他们认为,从未来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品牌化”“技术性”“高端化”“本土化”这四大战略性出海方向,将为中国车企突破国际竞争格局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Agora德国交通转型智库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安·霍克菲尔德提出:“过去40年,我们通过合资企业加速了中国市场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如今中国品牌、供应商及电池企业正走向全球,我们可以转变合作模式。在欧洲和德国,依据欧洲规则建立合资企业,助力当地道路运输电气化,并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车企助力 泰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跃升
记者发现,在中国车企“走出去”的宏伟蓝图中,东南亚是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中泰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本届论坛上,来自泰国电动汽车协会的专家兴奋地表示,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助力,泰国市场正在加速向“新”转型。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过去三年,泰国电动车渗透率从不足1%实现了飞跃,跃升至13%,其中的90%都来自中国品牌。尽管眼下市场表现十分亮眼,但泰国方面也提出了深化合作的新期待。
近两年,包括比亚迪、长安等近10家中国车企已在泰国投资建厂,这些车企就像一个个强大的引擎,还带动了多家配套企业落户泰国。专家指出,通过“技术-市场-政策”的三维互补,中泰双方正携手构建起从研发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这种深度的合作新模式,不仅带动了泰国本土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让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扎根更深,实现了互利共赢。
南方电网公司市场总监李敏虹介绍:“这次规模化的车网互动参与的城市数量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互动的电量超过50万度。通过反向向电网放电、智能有序充电和邀约填谷充电等多种场景,充分验证了车网互动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业态创新等方面的可行性。为未来以城市为主体,规模化、可持续发展车网互动、推广新能源汽车双向充放电提供了示范样本。”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000万辆。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聚合起来参与车网互动,就如同为电力系统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将大大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能力。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胡泽春强调:“在城市电网范围内发展大规模的车网互动,可以减少城市电网的峰谷差,减少城市电网相应的电网和电源的投资,所以它可以成为电力系统保障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资源。”
本文通过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相关信息,展现了我国车路城协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车路云一体化”加速推进;中国车企“走出去”呈现新特点,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中国车企助力泰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构建中泰完整产业链;同时车网互动也取得新突破,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重要资源。整体反映了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在技术、市场和产业合作等多方面的积极发展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