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浙江展览馆启幕的“绘意和美——第二届全国手绘艺术大展”,探讨了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举办手绘艺术展的意义,还讲述了展览作品的特点,以及展览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最后介绍了展览的后续安排。
3月29日下午,一场充满艺术气息的盛宴——“绘意和美——第二届全国手绘艺术大展”在浙江展览馆盛大启幕。
此次展览有着强大的指导和主办阵容。它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指导,全国艺术设计委员会手绘艺术研究中心、浙江展览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连环画插图装帧艺术艺委会、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插漫系、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室内分会(江南学社)共同主办。展览精心划分成“手绘·生活”“手绘·教育”“手绘·赋能”三大板块,来自全国各地150多位作者的优秀手绘作品汇聚于此,生动展现了手绘与生活、教育、经济深度融合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在如今这个时代,AI作画只需短短几秒钟,手机拍照更是眨眼间就能完成。那么,为何还要举办手绘艺术展呢?手绘艺术又传递着怎样独特的情感表达与实用价值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展览现场,与策展人、艺术家以及参观市民展开对话,试图探寻手绘艺术那独一无二的魅力与社会价值。
李明正向参观者讲解作品。
在展览现场,市民梁欣悠在欣赏创作者杨彩云的作品《2024·闲时随笔》时,不禁发出感慨。她觉得手绘就像一股清泉,让平凡的日子充满了艺术气息,能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得片刻的宁静与愉悦。而大学生陈曦则驻足在创作者余都的作品《生命未来计划—硅基宇宙》前,他认真地举起手机,记录下作品的每一处细节,仿佛想要将这份艺术的美好永远留存。
在展区的一角,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拿起画笔,在长桌前尽情地挥洒创意。一位家长说道:“我看到了创作者的真情投入,这些作品太吸引人了,不仅画面美轮美奂,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力和细腻观察更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艺术学院插画系硕士生导师、第二届全国手绘艺术大展总策划夏克梁介绍说,这次展览的作品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独幅作品、组画、涂鸦、器物、视频、衍生品、可互动的装置作品等。他认为,“手绘记录,作为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它的意义不在于写‘实’而在于写‘活’,是对生活的捕捉,是对生命的感悟。”
创作者张亮的《暖阳·南岱》作品。
近年来,浙江展览馆与松阳县叶村乡南岱村开展了“结对帮扶”的实践探索。那些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正借助艺术的力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松阳县叶村乡党委书记翁盛强表示:“这些年,通过艺术家入驻乡村等行动,我们打造了一系列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艺术村落,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艺术实践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夏克梁对此感触颇深,他说:“在乡村振兴中,一支画笔能创造出神奇的效果,它能让破旧的老屋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让被遗忘的古村落重新焕发生机。”这些年,他和中国美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插画系及“边走边画”团队,多次走进松阳乡村,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藏在大山褶皱里的传统村落。
展览现场,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彭子洋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观后感。他表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他打算去舟山寻找灵感,“艺术需要反映乡村的现实和愿景,而不是将艺术简单地‘包裹’住乡村。”
展览现场。
夏克梁与叶村乡南岱村有着深厚的缘分,他是名副其实的“荣誉村民”。这些年,他不仅把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安在了南岱村,还和团队一起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将南岱村打造成了集写生采风、手绘创作、文创体验、展览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村落。
眼下正值春暖花开的踏青时节,中国美院在职研究生、松阳本地美术老师陆续前往叶乡村,在乡村开启了美育小课堂。他们在这里传授绘画技能和知识涵养,致力于提升当地村民和青少年的艺术修养。
翁盛强开心地分享道:“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除了打造出‘艺术部落’这一文化IP外,我们还通过‘艺术介入+电商转化’模式,成功激活了乡村经济,实现了年销售超3亿元的佳绩,并成为全国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3日,期间还会举办多场美育课题,为公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手绘艺术的优质平台。展览闭幕后,部分优秀作品将赴省内各地巡展,进一步扩大手绘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介绍了“绘意和美——第二届全国手绘艺术大展”的启幕情况,阐述了在科技时代举办手绘艺术展的意义,展示了展览丰富多样的作品。同时,强调了展览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如通过艺术让传统村落重焕生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等。最后说明了展览的后续安排,旨在扩大手绘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