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添暖!烟台会说话红绿灯为视障人士铺就安全路,烟台会说话红绿灯上岗,视障人士开启安心出行新模式

烟台市南大街多个主干道路口新上岗的会说话的红绿灯,这些红绿灯不仅能用语音提示状态,还能通过智能手环自动感应,为视障人士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文章还阐述了该项目的试点情况、技术创新以及未来规划。

近日,不少心思细腻的市民惊喜地发现,在烟台市南大街的多个主干道路口,一批会“说话”的红绿灯悄然“走马上任”。这些格外醒目的方形黄色装置宛如城市里的暖心使者,不仅能够用清晰的语音提示红绿灯的实时状态,还能借助智能手环实现自动感应功能,为视障人士精心筑起了一道安全出行的“防护墙”。

这是一项由烟台盲协积极发起、交警部门大力推动的暖心民生工程。首批已经在部分路口试点安装了12个视障人士过街辅助设备。未来,该项目将像温暖的阳光一样逐步洒向社区周边的小微路口,最终构建起全域无障碍过街网络,用科技的无穷力量温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科技添暖!烟台会说话红绿灯为视障人士铺就安全路,烟台会说话红绿灯上岗,视障人士开启安心出行新模式

现场直击:会说话的红绿灯上岗

工作日上午9时左右,在南大街与解放路的路口,“横过南大街绿灯,嗒嗒嗒……”清晰的语音提示从信号灯柱上的黄色装置中欢快地传出。视障人士李先生正手持盲杖,轻轻点着斑马线,听到提示后,他步伐沉稳地向前走去。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过马路的时候,我要仔细听十几秒的车流声,才能小心翼翼地判断是否可以通过。现在好了,我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清楚知道能不能走,心里踏实多了。”

记者留意到,这些新安装的黄色装置高度大约为1.2米,轻轻触碰按键,就能触发语音指引,并且还会通过箭头指示来帮助使用者确认行进方向。这样贴心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弱视人群和老年群体的操作习惯,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正在等待红灯的市民张女士笑着说:“我第一次听到红绿灯说话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后来知道这是为了帮助视障人士,就觉得这个设计特别人性化。”

技术创新:从按钮到智能感应

在相隔不远的胜利路路口,记者见到视障人士王女士正佩戴着专用手环。当她距离路口大约30米的时候,设备就自动播报:“胜利路南北方向红灯,请等待。”王女士开心地介绍:“这个手环还会有振动提示,比按按钮方便多了。”

烟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首批试点选择了人流量较大的三个路口,分别是北马路与海港路、南大街和解放路以及南大街和胜利路路口。视障人士或者老年人只要佩戴专用手环或者使用手机App,在距离路口30米至50米的范围内,系统就能自动感应并启动语音导航,清晰地播报当前路口方向、信号灯状态以及通行提示。当使用者离开感应区域后,语音就会自动停止,这样既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又避免了长期的噪音干扰。

城市温度:从“冒险”到安心出行

近期,网络上突然涌现出一批以盲人视角拍摄的走路vlog视频,这些视频真实地记录了视障人士日常出行所面临的重重挑战。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视障群体的出行需求。有网友感慨地评论:“我们平常习以为常地过马路,对他们来说却像是一场充满危险的冒险。”

据交警一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后续会根据使用反馈不断优化技术细节,并且会逐步向社区周边的小微路口拓展,最终构建起全域无障碍过街网络。该负责人坚定地表示:“智慧助残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投入,更需要紧密贴近实际需求。我们联合盲协多次进行实地勘查,就是为了确保设备布局与特殊群体的出行动线高度契合。”

本文围绕烟台南大街新上岗的会说话红绿灯展开,介绍了其能语音提示、智能感应等特点,阐述了项目试点情况、技术创新之处以及未来构建全域无障碍过街网络的规划,体现了科技助残的温暖与意义,让视障人士出行更安心。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571.html

(0)
MeganMegan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