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灯”造假黑幕:百元暴利背后的质量危机 法治之光:照亮“白皮灯”假冒伪劣阴霾

本文围绕重庆市梁平区发生的一起假冒伪劣灯具案展开,详细讲述了检察机关介入调查、起诉及审判的全过程,揭示了“白皮灯”从生产到销售的造假链条,以及检察机关为消费者和被侵权企业维权的努力。

“白皮灯”造假黑幕:百元暴利背后的质量危机 法治之光:照亮“白皮灯”假冒伪劣阴霾

“白皮灯”摇身一变,假冒品牌暴利惊人

在市场的阴暗角落,一种成本仅10元的“白皮灯”,正悄然上演着一场暴利的骗局。不法分子通过贴标伪装的手段,让这些原本廉价的灯具摇身一变,成为售价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品牌灯具。他们不仅如此,还伪造质检合格报告,打着“品牌代理”“工厂直销”的旗号,营造出正规授权的假象,大肆销售假冒产品。

普法宣传:揭示假冒伪劣灯具危害

3月13日,在重庆市梁平区某家居购物广场,一场意义非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普法宣传活动正在进行。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和梁平区检察院联合开展了此次活动,邀请了某知名灯具品牌经销商伍经理。伍经理手持真假灯具,向群众详细揭示了假冒伪劣灯具的危害。他指出,“这些假冒伪劣灯具未做老化测试、点亮测试,也没测功率、流明、色温……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从“白皮灯”到安全灯,检察机关正用法治之光,照亮万家灯火。

“白皮灯”造假黑幕:百元暴利背后的质量危机 法治之光:照亮“白皮灯”假冒伪劣阴霾

案件起源:消费者遭遇假货投诉

这一活动的背后,源于一起假冒伪劣灯具案。2023年9月,从事服装销售的陈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批“大牌”灯具用于门店装修,收货后却发现灯具存在质量问题。然而,客服对他的反馈却不理不睬。无奈之下,陈先生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并报了案。无独有偶,当地的彭女士从某电商平台购买同一品牌灯具后,也因做工太差,拿到线下专卖店核验,结果被告知是假货。接二连三出现同样的案情,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高度重视,迅速立案,并邀请梁平区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取证。

检察院介入:锁定关键证据

“该案涉及网上侵权界定、犯罪金额认定、案件跨省办理等问题,必须查清制假售假过程,构建从制假窝点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闭环证据体系。”梁平区检察院依法介入该案后,承办检察官唐千岚制作了侦查意见书。她聚焦假冒商标溯源比对、真实交易记录穿透式筛查、消费者证言收集固定等10个方面,详细列出了侦查要点,成功锁定了关键证据。

造假链条:“白皮灯”的罪恶之路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期间,龙某兵等3人采购了未贴标的“白皮灯”。他们未经商标权利人许可,擅自用激光打标机将某知名灯具品牌商标印在“白皮灯”上。唐千岚介绍说:“成本仅10元的‘白皮灯’,经贴标伪装,就变成售价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品牌灯具。”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白皮灯”的来源也水落石出。为了使犯罪行为更加隐蔽,获取更大的利润,龙某兵等3人邀请老乡龙某鹏成立了工厂,专门生产用于造假的“白皮灯”。他们还伪造质检合格报告,在网店页面打着“品牌代理”“工厂直销”的旗号,营造出正规授权的假象,销售假冒产品。至此,制假、售假的完整链条清晰呈现:上游工厂生产“白皮灯”,中游贴标假冒品牌,下游通过电商平台以正品五六折的价格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

审查起诉:部分认罪,部分顽抗

2023年10月,该案移送梁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案发后,下游犯罪的龙某兵等人自愿认罪认罚,积极退赔被侵权企业损失并获谅解。但作为‘白皮灯’生产工厂的法定代表人,上游犯罪的龙某鹏一直拒不认罪。”唐千岚介绍说。由于假冒注册商标案件环节多、链条长,梁平区检察院立即启动了重大案件请示报告机制,就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关键问题,积极寻求二分院的指导支持。2024年7月,梁平区检察院以龙某兵、龙某鹏等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提级审理:揭开顽抗者的伪装

鉴于该案在渝东北辖区属于新类型且疑难复杂案件,2024年9月,重庆市第二中级法院依相关规定,向梁平区法院发出改变管辖决定书,决定对上游犯罪的龙某鹏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一案提级审理。梁平区法院随后将案卷材料退回梁平区检察院,2024年10月,该院将龙某鹏一案移送至二分院。“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负责生产灯具,既没参与贴牌制假,也没参与网上售假。”面对龙某鹏的辩解,二分院普通犯罪检察部门副主任谭强并不急于反驳,而是拿出了一摞材料。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其知悉货物去向,资金交易记录印证其参与利润分成,工厂工人证言揭露其参与调试激光打标机。一系列的证据,“剑指”龙某鹏明知他人实施假冒注册商标犯罪,而为其提供制造侵权产品半成品的犯罪事实。在铁证面前,龙某鹏逐渐沉默,最终低头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

审判结果:造假者受到法律制裁

前不久,经二分院提起公诉,重庆市第二中级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龙某鹏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6万元。当地法院判处龙某兵等3人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部分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7万元至20万元。

维护权益:为企业挽回损失

梁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陈一表示:“假冒伪劣灯具对品牌影响极大,消费者不知情买到假货,会认为产品品质下滑,进而找品牌方售后维权,给被侵权企业带来困扰。”对此,该院在追究侵权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制发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支持被侵权企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最终为企业挽回损失31万元。

本文详细讲述了重庆市梁平区一起假冒伪劣灯具案的侦破过程。检察机关从介入调查、锁定证据、审查起诉到最终让造假者受到法律制裁,展现了其打击制假售假犯罪的决心和能力。同时,检察机关还积极维护被侵权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挽回损失。这一案例彰显了法治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987.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