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路:推动中国精酿啤酒走向大众的领路人 孟博士与中国精酿啤酒的创新发展之路

本文聚焦国内精酿啤酒行业的变革与发展,通过讲述“孟博士”孟路的故事,展现了行业从无到有的历程。从孟路与精酿啤酒的邂逅,到他在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挫折、参与标准制定、推广啤酒文化以及举办啤酒节等活动,全方位呈现了中国精酿啤酒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同时表达了对开发中国特色精酿啤酒风格的期待。

与此同时,国内精酿啤酒行业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一方面,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平价化趋势让精酿啤酒更加贴近大众。其中,新中式风格的精酿啤酒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的新宠儿。另一方面,行业在迅速扩张的进程中,也遭遇了规模化发展难题、市场质量良莠不齐等诸多挑战。此外,国内精酿啤酒的消费场景日益多元化,从热闹的酒吧、充满烟火气的夜市,到便捷的电商平台,都能看到精酿啤酒的身影,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演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精酿啤酒行业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市场格局备受瞩目。

在我国精酿啤酒的发展历程中,“孟博士”孟路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曾担任“北京自酿啤酒协会”会长,见证了我国精酿啤酒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他的故事,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国精酿啤酒行业的发展轨迹。

初识精酿:一场比利时的美妙邂逅

70后的孟路初次接触精酿啤酒,是在2014年比利时布鲁日的钟楼广场。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孟路刚从一个景点游览出来,肚子有些饿了,便在众多的小咖啡厅和小酒馆中挑选了一家坐下,点了一份青口贝,还想再来一杯啤酒。

“当时我对精酿啤酒一无所知,就询问服务员有什么酒可以推荐。那个服务员十分有趣,她指着自己和旁边另一位服务员的头发,问我要‘金色’还是‘棕色’的。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是让我选择啤酒的颜色。”孟路笑着回忆道,“我选择了棕色的啤酒。”没想到,这杯西麦尔双料啤酒彻底颠覆了他对啤酒的认知。

啤酒入口的瞬间,孟路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击中。他从未想过啤酒竟能拥有如此复杂的味道,既有浓郁醇厚的麦芽香,又有焦糖的香甜和深色水果的独特风味。“我当时就惊叹,啤酒居然可以这么好喝,和我以前喝的啤酒完全不一样。”从那以后,孟路便深深迷上了精酿啤酒。

回国后,孟路渴望深入了解更多关于精酿啤酒的知识,于是开始四处搜寻资料。然而,当时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关于精酿啤酒的信息寥寥无几。“那时候国内几乎没有相关资料,我只能从国外的网站上查找一些信息。”但孟路也敏锐地意识到,精酿啤酒在中国几乎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后来,孟路发现了一个名为“啤博士”的啤酒爱好者组织。这个组织最初是由一些在荷兰留学的中国博士生发起的,大家因为对啤酒的共同热爱而聚集在一起。“啤博士”有一个同名的公众号,为国人提供了许多国外新鲜时尚的啤酒信息。“我觉得这个组织特别有趣,就写了一封申请书加入。”那是2015年,加入“啤博士”对孟路后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别人听说你是‘啤博士’的成员,一般都会肃然起敬。”

也就是从那时起,孟路踏上了自己的精酿啤酒之路。

孟路:推动中国精酿啤酒走向大众的领路人 孟博士与中国精酿啤酒的创新发展之路

遭遇挫折:协会风波与坚守

就在孟路在精酿啤酒行业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却遭遇了挫折。“我是自酿协会的第三任会长,一直担任这个职位到现在。其实协会有章程规定,理论上任期最多四年。但是在2021年,协会被举报未经注册,面临被取缔的困境。当时我们举办的很多展会规模都已经很大了,后来经过与有关部门的协商,协会改名为‘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协会啤酒流通委员会’,这才使得我们多年积累的项目得以继续推进。”孟路笑着说,“所以我至今还被大家称作会长,但已经没办法找人接班了。”

标准发布:行业规范的重要一步

从协会名称的波折可以看出,精酿啤酒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孟路表示,确实如此。上世纪90年代,国内曾掀起一阵“自酿啤酒”热潮,但由于自酿啤酒酿造工艺粗糙,酒体浑浊,口味厚重,且没有行业标准,入门门槛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随后,“精酿啤酒”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最初也面临着标准缺失的问题。

孟路介绍说:“精酿是一个外来词汇,原名craft beer。精酿啤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些对工业啤酒不满的人开始自己酿造啤酒,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2012年,在几位行业前辈的带领下,国内统一了译法,事实证明,‘精酿’这个词选得非常恰当,它符合消费者的认知,代表了更精致的口味和高品质,在市场推广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精酿啤酒一直没有相关标准,导致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酒称为精酿啤酒。”

“那时候我就意识到,如果没有标准,精酿啤酒这个行业迟早会走向衰败。”孟路说。好在,2017年,中国酒业协会开始起草“工坊啤酒”的标准,并在2021年成立了工坊啤酒委员会。孟路作为行业专家,受邀参与其中。他回忆道:“那时我们真的是从零开始。工坊啤酒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只能参考国外的经验,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因为我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与国外有很大差异。”

2019年,《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正式发布。这套标准不仅明确了“工坊啤酒”的定义,还对生产流程、原料使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套标准的发布,对行业来说意义重大。”孟路说,“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希望这套标准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让市场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文化传播:推广精酿啤酒的魅力

除了推动行业规范的建立,孟路还非常重视啤酒文化的传播。他介绍说,从2012年开始,我国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家酿啤酒比赛。说起这场比赛,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本书叫《喝自己酿的啤酒》,它是中国第一部家庭啤酒酿造指南,几乎是所有精酿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书的作者是高岩,一位来自南京的家酿爱好者,自称‘高大师’。这场啤酒比赛就是他发起的,名为‘大师杯全国家酿啤酒大奖赛’。”

孟路认为,“大师杯全国家酿啤酒大奖赛”对推动我国家酿啤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个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对将来的商业化转型很有帮助,目前来看,每年的全国总冠军都发展得不错。

为了推广精酿啤酒文化,孟路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组织了各种品鉴会、讲座和培训课程,邀请国内外的酿酒师分享经验。“有一次我们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品鉴会,邀请了一位美国的酿酒师。他给我们讲述了如何从自己家的车库开始酿酒,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知名品牌的故事。当时台下的听众听得非常认真,很多人听完后都深受启发。”孟路说,“我觉得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它能让人真正爱上精酿啤酒。”

北京啤酒节:让精酿走进大众生活

孟路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让精酿啤酒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他认为,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情况也有所不同。最初,消费者即使接触到了不同的产品和文化,也缺乏辨别能力,只是一味追求新鲜,只有极少数人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判别一款啤酒的品质。“但我觉得精酿啤酒不应该只是小众的爱好,而应该成为大众都能接受的饮品。其实精酿啤酒的种类非常丰富,有甜的、苦的、酸的,甚至还有添加水果、茶叶的,如果不喜欢喝啤酒,只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那一款。”孟路说。

经常有人向孟路请教如何推荐啤酒,他通常会从发酵方式的角度进行解答。按发酵方式,啤酒可以分为拉格、艾尔以及自然混合发酵三类。拉格是贮藏啤酒,采用低温发酵,酿造时间相对较长,风味通常比较清爽干净,德国的贝克啤酒就是典型的拉格啤酒。与之相对的是艾尔啤酒,它采用高温发酵,发酵时间较快,对麦芽和水的要求较高。有些特殊风格的艾尔啤酒还会添加香料、水果等,因此与拉格啤酒相比,艾尔啤酒的味道更加丰富。第三类是自然发酵啤酒,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酿造方式,由多种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共同作用而成,会产生一些独特的风味,如马厩味、水果味等。

为了让更多人接触到精酿啤酒,孟路和他的团队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其中,北京精酿啤酒节是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我们选择首钢园作为啤酒节的举办地点,是因为这个地方的气质与精酿啤酒非常契合。”孟路说,“首钢园有令人震撼的百年工业遗存,那些高炉、大烟囱和万米草坪,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们希望在这里举办啤酒节,能让更多人感受到精酿啤酒的魅力。”

孟路介绍,2025年的啤酒节将有超过120家精酿啤酒品牌参与,带来近千款精酿啤酒。活动现场不仅有啤酒,还有TECHNO电音表演、美食摊位和互动体验等。

“我们这次啤酒节的主题是‘环保与创新’,主要是希望通过活动倡导大家减少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孟路说,“我们还会在现场设置一个特别的装置,让大家直观地看到,在啤酒节上被丢弃的塑料杯是如何‘杀死’一只超大‘鲸鱼’的,提醒大家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孟路还透露,今年的啤酒节将邀请众多国际品牌和酿酒师参与,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国际化水平。“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精酿啤酒,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精酿啤酒的实力。”孟路说。

坚持创新:期待中国特色精酿风格

谈到未来的发展,孟路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想法,其实多年来他推广啤酒文化最希望达到的效果,是未来再也没有“精酿啤酒”这个词。“因为经常有人问我如何评判一款精酿啤酒,我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精酿啤酒并不一定就代表好。”孟路认为,“精酿”这两个字本身并没有确切的定义,虽然美国行业协会对精酿啤酒厂有定义,但很多消费者对它的理解存在偏差,主要是因为精酿并不完全等同于高品质。在孟路看来,啤酒是一个庞大而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消费者对啤酒风格的认知还不够完整。孟路希望未来大家能建立起正确的啤酒观,他说:“啤酒观就像世界观一样,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足够多的见识和对世界的了解是最基础的条件。”

孟路介绍,啤酒风格没有高低之分,如果要比较两款啤酒的优劣,就像体育比赛一样,要同类项目进行比较,不能让跳高的和跑步的比,必须将项目划分清楚。所以,要判断一款酒好不好,需要用同风格的酒进行对比。“我们普通啤酒消费者喝的绝大多数产品都集中在一种风格里。”

孟路还提到:“BJCP是一个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品酒师认证体系,它把世界上已有的啤酒风格归纳总结成一个指南,叫做风格指南。它不是定义,也不是标准,只是将世界上已有的风格啤酒呈现给大家。根据他们的归纳,现今世界上的啤酒风格有130多种。按国家来分,传统的有比利时风格、德国风格、英国风格、美式风格等等。实际上,很多国家的啤酒都有自己的体系和气质。”

孟路和朋友们经常探讨一个话题:中国现在有没有自己的啤酒风格?答案是还没有。原因是发展时间太短。孟路说:“建立自己的啤酒风格,首先要与众不同;其次要保持稳定的与众不同,即在一段历史时期内稳定存在;第三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不能自己认为与众不同就是一种风格,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行。”

孟路:推动中国精酿啤酒走向大众的领路人 孟博士与中国精酿啤酒的创新发展之路

谈及此,孟路流露出一丝遗憾。“其实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原料丰富,还有独特的发酵工艺。比如在西南地区,酿啤酒时有时会加入藤椒或花椒,会产生非常有意思的味道。”孟路说,“去年还有一个很有创意的产品,是河南的一家啤酒厂推出的爆款,就是在啤酒里加入茶叶,如龙井茶、桂花茶、茉莉花茶等,其中加信阳毛尖的那款最为出圈。”孟路总结道,实际上我们有独特的原料、发酵工艺和酒款,只是还没有得到国际上的公开认可。

但孟路始终坚信中国精酿啤酒的未来一片光明,“虽然目前市场规模还比较小,但潜力巨大。因为中国的消费市场非常庞大,只要我们能做好产品,做好文化推广,就大有可为。”

孟路相信,凭借我国丰富的食材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完全可以开发出具有本国特色的精酿啤酒。

“只要我们坚持创新,一定能打造出属于中国的精酿啤酒风格。”

本文围绕国内精酿啤酒行业的变革展开,以孟路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行业发展的多个方面。从孟路与精酿啤酒的结缘,到协会面临的困境、行业标准的制定、啤酒文化的推广以及啤酒节的举办,都反映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孟路对中国特色精酿啤酒风格的期待,体现了他对行业未来的信心和追求。尽管目前中国精酿啤酒还面临一些问题,但随着行业规范的完善和文化的传播,以及不断的创新,中国精酿啤酒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93.html

(0)
MeganMegan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