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来袭,AI产业格局与企业应对策略,DeepSeek引发全球热潮,企业如何借AI东风?

本文围绕DeepSeek引发的全球热潮展开,通过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与主持人曾瀞漪的对话,探讨了企业接入大模型的需求、痛点,AI产业格局变化以及企业如何把握AI机遇等问题。

DeepSeek的问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热潮。在其诞生后的短短两个月内,出现了两种显著的现象。一方面,众多致力于AI大模型研发的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像阿里巴巴、百度等行业巨头都有所行动,甚至部分产品选择了开源的方式。另一方面,大家都在积极探寻相关的应用场景,期望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运用好DeepSeek,以免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掉队。

DeepSeek来袭,AI产业格局与企业应对策略,DeepSeek引发全球热潮,企业如何借AI东风?

在“后DeepSeek时代”,企业该如何把握AI带来的机遇呢?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在《金石财经》节目中与主持人曾瀞漪进行了深入对话,以下是对话实录的摘编。

曾瀞漪:将目前的大模型直接接入企业运营,真的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吗?企业在使用大模型时存在哪些痛点需要解决?您如何看待企业接入DeepSeek时的需求和痛点呢?

李开复:DeepSeek无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模型,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许多用户对其使用体验评价颇高。在全球众多大模型中,它绝对是处于顶尖水平的,并且能够在效率方面表现卓越,这对于整个业界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不过,通用大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学毕业生,似乎什么都懂,但却不够深入。比如,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数据库,当企业需要它进行战略分析时,如果它没有读取企业的数据库,该如何开展工作呢?又或者企业希望它扮演客服或销售的角色,进行公司内部的角色扮演,如果它不了解公司的文化,又怎能代表企业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让它以DeepSeek的身份行事,而是要让它成为某某银行的销售,可它却难以完成这样的角色扮演。此外,DeepSeek的想象力过于丰富,导致其产生的“幻觉”也较多。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有效的模式来增强它的能力,让它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每个企业的内部情况,了解企业的文化,这样它才能真正代表企业,同时降低其“幻觉”的出现频率。这些都是当前面临的挑战。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它在写文章、写作文甚至“算命”等方面都能发挥不错的作用,但企业对它有着更高的要求。

最后,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需求,即本地部署。企业将自己的数据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不愿意将其上传到网络或云端,也担心被其他大模型拿去用于训练,以免数据泄露给竞争对手。所以,大模型接入企业时需要进行本地化部署,确保在离线状态下也能正常工作,这样企业才能感到安心。

DeepSeek来袭,AI产业格局与企业应对策略,DeepSeek引发全球热潮,企业如何借AI东风?

曾瀞漪:阿里巴巴蔡崇信提到,现在很多AI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缺乏明确的方向,AI产业出现了泡沫的苗头。在DeepSeek出现后,像零一万物这样的企业是否找到了更省时省力、更清晰的方向,不用再花费巨额资金进行AI大模型的训练,而是直接接入DeepSeek这样的模型,搭建中间平台来帮助企业优化AI应用呢?

李开复:我非常赞同蔡总的观点。目前,许多公司都在投入资源训练底层模型和超大模型,但效果可能并不理想,有些甚至比不上DeepSeek。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浪费投资人的钱去打造一个难以超越最强模型的产品呢?即使能够超越,用户也不一定会相信和购买。我们应该将资金投入到满足用户真正需求的功能上。用户对DeepSeek的需求往往源于新闻报道或孩子的尝试,一旦开始使用,他们必然会提出各种功能需求。我们要对投资人负责,将客户视为上帝,满足他们的需求。

实际上,当前的产业格局是DeepSeek已经搭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基础平台,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拓展。虽然是“锦上添花”,但这些“花”同样重要,因为它们能够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所以,我们认为DeepSeek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福音。不仅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像腾讯这样的企业,其自身的模型经过长时间的研发,但仍未达到DeepSeek的水平。在DeepSeek面世后,微信与之对接,用户明显感受到微信变得更加好用了。这样的案例在ToB和ToC领域都有很多。

我还注意到,在香港有很多企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的企业,一直面临着无法使用ChatGPT的困扰。因为ChatGPT在香港没有开放服务,而国内也缺乏一个既精通中英文又能理解粤语的优秀模型。我们这样的平台将为香港的各行各业,尤其是金融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曾瀞漪:如今,AI带来的机遇近在咫尺,有DeepSeek这样的大模型作为基础,再加上像你们这样的中间件公司,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助力企业的日常运营呢?您有什么建议吗?

李开复:首先,企业的CEO必须深刻认识到AI的重要性。回顾那些错过PC移动互联网革命的公司,它们的结局往往不尽如人意;而那些率先抓住商机的公司,则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是CEO必须要清楚的。

其次,在公司策略方面,如果企业希望更加激进一些,可以考虑将公司的核心业务引入AI领域;如果相对保守一些,可以先从企业中台的人力资源、法律、财务或客服等方面入手,这些领域能够迅速看到效果。当然,还有一些企业尚未完成数字化转型,它们无法立即接入大模型。对于这些企业,我的建议是尽快开启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在转型的同时接入大模型技术和产品。

如今的这场变革意义重大。如果传统行业的公司老板对我们的讨论感到困惑,这恰恰说明公司需要设立一个新的岗位——首席AI官(Chief AI Officer)。这个岗位的职责是协助CEO思考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性切入以及寻找容易实现的目标,推动公司实现数字标准化。

本文围绕DeepSeek引发的热潮,深入探讨了企业接入大模型的现状与挑战,分析了AI产业格局的变化,并为企业把握AI机遇提供了具体建议,强调了CEO对AI的认知、公司策略的选择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823.html

(0)
JulianaJuliana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