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南京的红绿灯治理,介绍了南京采用的“互联网 ”智能信号灯系统能根据车流自动调整时间,还提及南京红绿灯屏幕大、有闪烁提醒等友好设计,阐述了这些细节体现出的城市治理温度和精细治理理念。
在城市生活中,交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一则有趣的报道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南京的红绿灯也偷偷进化成学霸了”。原来,在南京江北新区的多个路口,安装了一款“互联网 ”智能信号灯系统。这个系统就像一个聪明的交通小管家,它能够实时“看清”哪条道路上车流量大,哪条道路上车流量小,然后自动调整红绿灯的时间。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减少车辆“空等空放”的情况。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前方道路明明没有车辆通过,可红灯却依旧亮着,我们只能无奈等待;有时候绿灯亮起的时间又过短,在交通高峰期通过一个路口可能要等上好几轮。而现在,AI赋能的红绿灯改变了这一状况。它可以根据实际的车流量灵活调整车流,避免出现“绿灯空等,红灯压车”的尴尬局面,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减少了人们的等待时间。据相关测算,这套智慧系统投入使用后,路口停车延误平均降低了9.4%,让交通出行变得更加安全、高效。
如今,城市交通拥堵就像一个“顽疾”,困扰着许多城市。包括南京在内的不少城市,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缓解这一问题,比如新建扩建道路、发展公共交通、进行车辆限行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围绕着畅通市区道路这一目标,与红绿灯抢时间,向信号灯要余量,用AI赋能交通管理,无疑是一条开掘城市交通潜力的重要思路。其实,这套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投入使用了,只是很多人没有特别留意到它带来的改变。
前段时间,南京还因为“红绿灯特别大”而在网络上爆火。南京的红绿灯不仅屏幕大,而且还有闪烁提醒功能。当你开车在路上时,很远就能看到红绿灯的状态,这样就能方便地提前控制车速。同时,南京也是率先实施信号灯“红转绿”时主动闪烁提醒的城市。仅仅围绕一个小小的红绿灯,南京就做出了这么多的细节设计,彰显出了城市治理的温度,这些“友好”的设计,让市民们倍感暖心。
从表面上看,让红绿灯尺寸大一点、让信号灯会“眨眼”,这些设计并不复杂;让信号灯根据车流大小自动调整时间,在技术上也已经不存在难度。但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却蕴含着南京大城善治的决心,体现出了红绿灯里的“治理温度”。
将精细治理理念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处“褶皱”,这是城市治理现代化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应有之义。就拿交通来说,像割裂天际线的架空线缆是不是已经入地了?道路两侧的绿化规划是否得当?断头路能不能打通?公交地铁里的冷暖气是否适宜?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或关乎安全、效率,或关乎环境、美观。在某种程度上,比起高楼大厦、磅礴景观,群众的感受体验更多地来自于是不是要空等红灯这样的“小事小节”,来自于犄角旮旯的微观印象。所以,城市治理需要多些细微之处的“治理温度”,多些“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巧思。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又要有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这样才能让精细化治理更好地深入城市肌理,惠及群众生活。
本文通过介绍南京红绿灯的智能系统、友好设计等方面,展现了南京在交通治理上的创新与精细,强调了城市治理应将精细理念融入细节,运用科技手段并秉持细心耐心,让治理惠及群众生活。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