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国家级非遗:铅山连四纸的传承与新生

我国传统手工竹纸中的铅山连四纸,阐述了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情况,详细讲述了连四纸制作工序的复杂、时间的漫长、天然漂白等关键环节,还说明了连四纸的优点以及当地为推动其传承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手工竹纸,作为我国传统手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多样,其诞生开创了以植物茎秆纤维造纸的全新局面。在2006年,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有句俗语“片纸不易得,措手七十二”,这形象地描绘了连四纸制作的艰辛。要制成一张连四纸,需历经竹丝纸料制作、纸料漂白、制纸浆、抄纸等多达72道工序,且整个过程耗时长达一年之久。每一张连四纸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汗水,得来极为不易。而且,直至如今,大部分工序依旧只能依靠手工完成,没有明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可供参考,全凭工匠们丰富的人工经验来掌控。

守护国家级非遗:铅山连四纸的传承与新生

国家级非遗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章仕康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关键的制作细节:在立夏前后,当竹子刚好长到一两对芽的时候,要用山泉水不断喷洒。这个过程需要把握好湿度,既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然后让竹子自然发酵,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两个多月。

天然漂白是制作连四纸的一个重要环节。将经过蒸煮等工序做成的竹丝料放置于山上,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进行天然漂白,从而分解竹丝中的纤维色素,让纸张呈现出更加纯净的质感。

章仕康还告诉记者,仅仅是连四纸前期的原料制作,就要花费大半年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如果采用机械化手段代替前期的原料制作,虽然可能会提高效率,但却会大大缩减纸张的寿命,使其失去连四纸原有的品质和韵味。

守护国家级非遗:铅山连四纸的传承与新生

连四纸又被称为“连史纸”,它具有防虫耐热、长久不变色等诸多优点。在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都对它青睐有加,成为了承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为了让这门古老的技艺能够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当地政府与当地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相关的工作室、研究院以及传习所,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致力于让铅山连四纸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守护国家级非遗:铅山连四纸的传承与新生

本文围绕国家级非遗铅山连四纸展开,介绍了其在传统手工纸中的地位及入选非遗名录情况,着重说明了制作工序的繁杂、耗时久以及天然漂白等关键步骤,还提及连四纸的优点和应用场景。最后指出当地政府和企业为推动其传承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凸显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技艺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069.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