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徽商大会徽商新能源产业发展链接会暨安徽省新能源商会成立大会,详细介绍了安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能源结构、产业规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展现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3月22日,在2025徽商大会徽商新能源产业发展链接会暨安徽省新能源商会成立大会上,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2024年,安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历史性地超过了煤电装机,一跃成为装机第一大电源。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量也位居全国第二,这一系列的数据充分彰显了安徽新能源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
全球光伏领域竞争激烈,而安徽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光伏20强企业中,竟有10家选择投资安徽。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加速布局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利用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多个关键领域深耕细作。
在“光伏 + 储能”、新能源汽车、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等领域,安徽省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中环控股、国轩高科、华晟新能源、阳光电源等一批优秀的新能源企业纷纷聚集于此,逐步形成了从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罗宏介绍,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营收规模呈现出连续增长的强劲态势。2021年、2022年、2023年,该产业营收规模连创新高,连续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6000亿元台阶。到了2024年,产业营收更是达到了8290亿元。不仅如此,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优势产品在全国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光伏电池片产量占全国比重约1/5,光伏玻璃产量占全国比重约1/2,光伏组件产量占全国比重约1/5。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超过1100万吨,能力位居全国第一;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再生铅年产能219万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罗宏还透露,2024年,先进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84.6亿元,表现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安徽省已经完成了从硅片、电池片、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系统集成及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形成了以合肥、滁州为引领,芜湖、宣城、阜阳、淮南等地特色布局、竞相发展的光伏产业新格局。在先进环保产业集群建设方面,以合肥、马鞍山为重点区域,安徽生态环境、华骐环保、通源环境、皖仪科技等为重点企业的先进环保产业集群也已成型。合肥“中国环境谷”节能环保企业突破400家,营收超500亿元。
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目前,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形成了先进光伏产业集群、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氢能产业集群、生物质能产业集群、资源循环利用集群、先进环保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集群。
当天的大会上,安徽省新能源商会正式揭牌成立。作为该商会首任会长,余竹云表示,安徽省始终走在绿色发展的前列。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6085万千瓦,占全社会发电装机的比重提升至49.1%,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其中,光伏装机量为4311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为774.26万千瓦。从享有“光伏第一城”美誉的城市,到被称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地方,从皖北平原的风电基地到皖南山区的抽水蓄能项目,安徽新能源产业正以蓬勃的态势加速崛起。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安徽省政府重点发展的十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展望未来,预计“十四五”末,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将登上万亿元级台阶。
本文全面介绍了安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果,包括能源结构优化、产业规模壮大、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完善等方面。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在多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产业集群效应凸显。随着安徽省新能源商会的成立,以及政策的持续支持,安徽新能源产业有望在“十四五”末实现营业收入万亿元的目标,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