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各级工会在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方面的工作。阐述了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劳动保障政策的导向,详细说明了工会应从完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顺应政策调整变化、拓展共同富裕实践渠道、扩充互助互济机制功能等方面发力,以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提升职工服务保障水平。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钮友宁提出了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观点。各级工会需将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当作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目标来抓。
当前,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与生活品质,已然成为我国劳动保障政策的优先施政目标之一。各级工会要采取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以及维护稳定等一系列举措,把聚力服务民生保障、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置于突出的重要位置。通过这些努力,不断提升工会维权服务的整体效能,让职工所拥有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具保障,也更可持续。
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乃是开启幸福生活的逻辑起点。工会需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自身改革,进一步完善协调劳动关系和民生保障机制。要全力以赴将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项目落到实处,见到成效,提升工会普惠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推动构建普惠公平的劳动保障政策导向。这可以从加强劳动保障和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民生保障服务等工作入手,把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规划切实有效地纳入其中。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利益政策文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借助地方工会和同级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等,推动完善普惠性职工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完善各级政府主导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职业技能和劳动收入同步增长的良好机制,优化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构成和赋能成长体系。要健全企业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基层劳动行政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面对数字技术发展对传统就业模式造成的影响,加快产业转型和行业分化,挖掘更多的就业空间。
在具体的工作推进过程中,各级工会要紧紧围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这一重要工作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维权服务工作体系,从源头参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路径设计,在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职工权益,不断提升职工服务保障水平。
一是完善职工就业服务的保障体系。工会可以探索建立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发展基金,进一步完善职工就业和创业引导资金以及小额贷款政策。通过多种渠道推动市场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灵活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适度的小额贷款。加大对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的公益性培训力度,推动困难帮扶机制和社会救济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数字化信息共享、资源联动以及精准帮扶。
二是顺应劳动保障政策的调整变化。工会要深入分析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对职工队伍结构和劳动关系产生的影响,加强对产业经济、科技创新和人才政策的研究。明晰数智化发展下要素资源流动的规律和特征,准确把握劳动保障政策和公共政策的调整区间,推动完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劳动关系纠纷预警机制的作用,畅通各类职工的利益诉求表达和维护渠道,推动集中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是拓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渠道。工会要结合产业经济发展和职工职业需求,将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和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紧密联动起来。加强共同富裕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惠民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发挥工会职工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作用,重点加强对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的服务。利用工会服务网络和职工教育实训网络阵地,将维权服务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推动制定职业培训发展计划,加快培养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高技能人才,促进职工就业创业培训和市场招聘联动,补齐特定群体的技能短板。
四是扩充职工互助互济机制的功能。工会要结合产业经济和企业职工需求状况,根据企业盈利和职工收入来确定职工互助互济标准,科学测算职工的互助互济服务项目和给付范围。推动互助互济从单一的医疗补充保障向养老医疗综合功能转变,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互助互济资金池系统,使职工互助互济成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有力补充。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大病补充给付项目,形成职工互助互济和实现企业年金的联动效应,不断扩大职工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广泛参与互助互济,扩大职工互助互济的整体参与面和受益度。围绕保持职工互助互济政策的连续性和可行性,建立企业职工参加互助互济活动的电子基础台账,完善规范化流程和电子支付系统。依托“互联网 + 普惠性”服务型项目网络平台系统,加大对职工互助互济的资金账目的审计监督,定期发布职工互助互济实施情况的年度报告。
本文围绕各级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展开论述,强调了这一目标的重要性,阐述了工会在完善维权服务体系、参与改革路径设计等方面的作用,并从就业服务保障、政策顺应、共同富裕实践、互助互济机制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举措,旨在全面提升职工的生活品质和权益保障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