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领右衽在长安古建间,演绎“穿在身上的文化行走”

在春日的西安,众多历史文化地标处“汉服打卡”成为一道流动风景线,阐述了汉服与西安古建相得益彰,展现独特文化魅力,同时介绍了西安因与汉服的高“适配度”催生出新业态,以及这种现象背后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春日的西安,春风轻柔地吹拂着大地。在大雁塔下,一位身着齐胸襦裙的年轻女孩,手持精致的团扇,那随风轻扬的裙裾,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在大唐不夜城的仿唐建筑前,头戴鎏金发钗、画着盛唐妆容的游客,与灿若星河的诗词灯组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在这个充满古韵的城市里,众多历史文化地标处,“汉服打卡”已然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汉服爱好者李李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说道:“我觉得汉服和西安的一些古代建筑特别搭,它们都有一种古典美,站在一起拍照仿佛穿越回了几千年前。”她经常和朋友们一起身着汉服,前往西安的城墙脚下、钟楼、大雁塔广场等地方拍照。在她眼中,汉服那宽袍大袖、飘逸灵动的特质,与西安这些历史文化建筑的庄重古朴相得益彰,能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交领右衽在长安古建间,演绎“穿在身上的文化行走”

3月20日,陕西西安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花开似锦,民众身着汉服拍摄写真,画面美不胜收。

汉服体验馆花间月品牌主理人李阳告诉记者:“西安的城墙、钟楼、大唐芙蓉园,是人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线下课堂。”近两年,店内汉服租赁订单量稳定增长,游客尤其偏爱与地标建筑合影。他还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给顾客有品质的妆造,让他们在拍摄留念时会更加有沉浸感。”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从明城墙到大雁塔,从兵马俑到钟鼓楼,每一处古迹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这里,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能够尽显“国风古韵”。记者走访发现,西安与汉服的“适配度”正在催生新业态。在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周边,已经形成了汉服妆造、古风摄影、文创市集的完整产业链,超百家店铺在此集聚。

该街区的妆造师朵朵向记者介绍:“我们会系统学习唐代服饰史,在给游客复原《簪花仕女图》等古画造型过程中,也会为他们讲解这些妆造的背景。同时,结合现代审美改良‘三白妆’等历史妆容,让大家的‘贵妃妆’‘公主妆’各美其美。”

在街区内,花朝节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春分花信至》快闪演出成为焦点,演员们鬓发摇曳处流光萦绕,广袖翻飞间暗香浮动。“花神”与手持花枝的“花鸟使”以唐风舞蹈与剧情演绎再现唐人生活。当游客扮上“花神”同款复原唐妆造型之时,长安的风韵便成了根植于内心的文化印记。

西安摄影师李冉表示,西安这些古建筑的结构美学为拍摄汉服氛围打卡照提供了许多灵感。“比如大雁塔的对称美搭配曲裾深衣更能拍出古香古韵,城墙的厚重感与明制长袄或者战国袍更为‘适配’。”

就读于西北大学文艺与文化传播专业的博士生祝培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汉服体验者打卡古建地标的现象,其实是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缩影。一方面汉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为城市的古建地标注入更为丰富多彩的元素;另一方面,古建地标也为汉服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汉服文化。”

当交领右衽遇见千年古都,这种“穿在身上的文化行走”不仅让此间的古建地标“活”了起来,更以可感知、可参与的方式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正如汉服爱好者李李所感:“城墙青砖上流转的衣香鬓影,恰似一枚棱镜,折射出长安与西安的重逢。”

本文围绕西安“汉服打卡”现象展开,展现了汉服与西安古建相互搭配所呈现出的独特文化魅力,介绍了因二者“适配度”高而催生的新业态,还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强调了这种“穿在身上的文化行走”对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580.html

(0)
GaietyGaie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