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的积极作为。通过多位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展现了该联络站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介绍了其建设情况、工作模式和创新机制,体现了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以前只知道‘人大代表’是个名号,如今咱老百姓能实实在在见到‘人大代表’本人啦……”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街道王砦村村民马新爱满脸笑意。在村儿里,她借助人大代表联络站解决了不少烦心事。
“我既是社区书记,又是区人大代表。在联络站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比以前方便太多了……”惠济区人大代表、宏达社区党支部书记董晓红笑得格外灿烂。身兼双重身份,肩负双重责任,她深感这份使命的光荣。
在这里,老百姓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直接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
“听闻有村民打零工就业困难,我帮着解决了几十个村民的就业问题;了解到租房子费用高,我把职工宿舍改成家庭宿舍,让他们免费居住……”惠济区人大代表、郑州市协和制药厂总经理李洋满脸开怀。作为企业家,他得益于郑州的发展;作为人大代表,能回馈百姓让他成就感十足。
在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这400平方米的民主阵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精彩实践。33位四级人大代表和58名街道居民议事代表,如“毛细血管”般细密地覆盖着3个村9个社区。历经4年,这里的民主实践实现了“三级跳”,阵地不仅建起来了、转起来了,更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既是“民意直通车”,也是“幸福加油站”。
在这个联络站,民主理念融入了民生改善的每一处细节,代表履职从“会议期间”延伸到了“随时随地”,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群众能够真切感受和触及的“幸福密码”。
小站点承载大民生
3月15日清晨,惠济区长兴路街道王砦村村民马新爱匆匆赶到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
“今天人大代表、王璐书记在站里,我得赶紧反映一下江山路一小孩子们上下学过马路的问题。”马新爱口中的“站里”,就是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这里是河南省首批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郑州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郑州市“三官一员”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试点,更是全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实践样本”。
“江山路很宽,学校和小区仅隔一条马路,孩子们放学喜欢横穿马路回家,走红绿灯要多走一里路。车来车往的,孩子们太不安全了……”马新爱条理清晰地指出校园交通隐患问题。
“姨,您别着急。我们马上让社区党员、志愿者穿上红马甲,先制止孩子们横穿马路的行为,然后再和相关部门沟通,看看有没有更彻底的解决办法……”郑州市人大代表、王砦村党委书记、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站长王璐当即做出决策,提出解决方案。
马新爱听后,连忙说道:“行!行!行!只要能让孩子们平平安安的就行!”
像这样的“沟通协调”,在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该联络站创建于2021年,长兴路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其建设工作,多次拨付专项资金,对联络站功能进行提升和完善。站内设置了展示厅、接待选民室、代表议事室、代表阅览室4个区域,还构建起了“线下 + 线上”立体履职网络。33名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和58名街道居民议事代表,如同“毛细血管”般覆盖着辖区的3个村9个社区。代表二维码、履职动态、问题处理流程等在“郑州市智慧人大平台”系统上一目了然。
“过去亮出代表身份总怕被误解,老百姓不认识你,还会反问‘你说你是代表就是代表了?别是骗人的吧?’……现在进入联络站,老百姓能见到你,就会信任你,我现在履职底气十足。”惠济区人大代表、宏达社区党支部书记董晓红的感慨,说出了代表们的共同心声。
联络站通过每月15日的“代表选民接待日”、代表二维码“云接待”等创新机制,实现了从“群众找代表”到“代表在身边”的转变。过去一年,联络站协调推动解决了多项民生问题,涵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安置房建设、打造体育产业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等领域,真正实现了“民声”决定“民生”,“实事”得以“实施”,“民意”转化为“满意”。
让民意真正看得见
面对马新爱反映的校园交通隐患问题,王璐不仅当场给予回复,还迅速采取行动。他与有关部门和学校沟通对接,协调组建了“党员 + 家长 + 教师”护学队伍,为江山路一小的孩子撑起了“安全伞”。
这种“现场应答—分类处置—跟踪督办”的工作闭环,正是联络站“一二三四”工作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王璐介绍,“一二三四”工作新模式,即搭建一个400余平方米的代表活动平台,把握好街道居民议事会、代表监督活动“二个重点”,畅通代表定期进站联系选民、代表接待窗口增设到便民服务大厅、代表联系群众二维码广范围公示“三个渠道”,融合好智慧人大网络平台、街道工委服务代表、代表学习培训提升、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代表数字履职档案“四项工作”。
为激发代表履职热情,联络站还推出了“月进站—季监督—年述职”机制。“月进站”,即组织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代表接待选民,开展人大代表学习交流、专业培训、视察调研、立法座谈等活动,构筑多功能、高质效的代表活动阵地。“季监督”,即组织代表围绕热点问题开展视察调研,引导代表进行全过程监督,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年述职”,即每年9月组织区人大代表回到选区向选民述职,通过现场述职、接受询问、投票测评三个环节为代表履职打分,促进代表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富有成效,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加深入、体现民意。
正如董晓红所说:“从‘要我履职’到‘我要履职’的转变,源于联络站让民意真正变成了看得见的改变。”
数字赋能激活履职效能
在郑州市协和制药厂,50名通过居民议事代表建议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 – 4000元。而此前,这些村民大多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生活也不规律。
这一转变,得益于惠济区人大代表、郑州市协和制药厂总经理李洋在代表联络站“听民意”后“解民愁”。
协和制药厂在惠济区已近20年,李洋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厚。当选区人大代表后,一次进站与百姓沟通时,他了解到辖区40 – 50岁的村民就业困难,多数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他心想:自己既是企业家,又是人大代表,就业机会理应优先考虑附近村民。
“厂里有位王大姐,家里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孩子父亲没有劳动能力,一家老小在外租房,家庭开销全落在王大姐肩上。了解情况后,我们当即决定免费为其提供家庭宿舍。”李洋说,目前厂里已有近百个家庭宿舍,不仅帮助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帮他们解决了租房的大难题。
进站履职的几年间,李洋的履职记录本上记录着诸多细节:为员工免费提供家庭宿舍,让一家老小在厂里“安家”;企业出面,帮助符合条件的员工申请公租房,解决他们的住房之忧;及时了解村民诉求,帮助推动问题解决……
这些充满温度的履职故事,让“基层民主”与“民生幸福”同频共振。
包括李洋在内的33位四级人大代表的履职动态,在“郑州市智慧人大平台”上清晰可见。
在联络站里,有一个细节十分贴心:33名代表的名字、职务、电话和照片整齐地贴在一面墙上。每位代表名字旁边都有一个二维码,老百姓若有问题但见不到代表,直接扫描二维码,就能线上即时反映问题。联络站会将问题总结归纳后反馈给代表,能解决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列入台账由相关部门共同解决。
长兴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政表示:“在‘郑州市智慧人大平台’,我们辖区进站代表接待选民次数、建议办理进度等数据实时更新,加上近期惠济区人大出台的人大代表积分管理办法,让代表们履职动力更足、热情更高。下一步,我们还将创新方式方法,做深做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 +’文章,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密码。”
暮色笼罩下,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里,灯光与民意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画卷。从江山路学校的护学岗到老旧小区的新貌,从生产线的就业岗位到手机端的云议事,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以最贴近百姓的方式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
这里的每一处变化都在诉说:真正的民主并非宏大叙事,而是存在于炊烟袅袅的巷陌之间,存在于代表与群众击掌相约的瞬间。这座400平方米的民主驿站,正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治理智慧,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郑州答卷”。
本文介绍了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的突出成果。该联络站通过创新机制、完善功能、搭建履职平台等方式,让人大代表更好地倾听民意、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了民主理念与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生命力。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