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近半成年人陷入睡眠困扰这一现象展开,记者实地探访睡眠门诊,了解患者增多情况、睡眠问题成因,并探讨规律作息、释放压力、正确用药等解决睡眠问题的方法。
近半成年人陷睡眠困扰?记者实地深入探访睡眠门诊
为“睡个好觉”精准开处方
3月19日,记者李媛来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此时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王琳正在忙碌地接诊患者。
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其主题“睡眠健康,优先之选”深刻地折射出睡眠健康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明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高达48.5%,这意味着近半成年人正面临着睡眠难题。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一旦失眠又该如何应对呢?带着这些困扰着无数人的问题,记者走进“睡眠门诊”,试图探究睡眠危机背后隐藏的健康密码。
患者数量激增,睡眠门诊每日号满为患
3月19日清晨7点,青岛市民徐晓惠(化名)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睡眠监测室中缓缓醒来。她已经连续失眠2个多月了,在饱受失眠折磨后,最终决定走进医院,寻求专业的诊疗帮助。
“几乎每天都感觉自己没怎么睡着,一直处于半睡半醒、迷迷糊糊的状态。”一提到自己的睡眠问题,今年34岁的徐晓惠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长期的失眠让她频繁出现头痛无力、注意力涣散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作为徐晓惠的主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王琳建议她先进行睡眠监测。之后,王琳会根据监测报告的数据,并结合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后续详细的治疗方案。
“像徐晓惠这样的患者,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少。这两年,失眠的人数明显增多,从门诊量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去年平均每月门诊量在七八百人,而今年已经突破了一千人,我们门诊每天的号都早早约满了。”王琳向记者介绍道。她还表示,睡眠障碍的疾病种类繁多,目前最常见的是失眠障碍和睡眠呼吸障碍。
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门诊,19日当天门诊的预约号同样已经挂满。该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助理、主治医师林卫告诉记者,前来咨询失眠问题的患者中,老年人占比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激素水平下降,再加上伴随其他生理性疾病,老年人很容易出现睡不着、睡不好的情况;而中青年失眠患者更多是因为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或沉迷于玩手机,同时工作压力大、情绪压抑,导致睡眠拖延。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学生群体的失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少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林卫忧心忡忡地说。
规律作息、释放压力,改善睡眠的关键所在
睡眠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间接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家对睡眠健康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王琳介绍,很多失眠问题是偶发性的。对于这类情况,患者可以先尝试自行调节。比如,通过规律生活作息,固定每天上床与起床的时间,营造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等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而对于出现入睡困难、频繁醒来、早醒、睡眠障碍持续时间较长的长期失眠患者,建议及时就诊,接受科学的治疗。
青岛市民郑先生就是因为连续半年凌晨1点才入睡,逐渐出现了注意力障碍、情绪失控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后,他被诊断为睡眠相位后移综合征。“通过患者填写的睡眠问卷,我分析出患者睡眠问题的根源是生活压力。后续,我会根据睡眠监测情况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林卫说。在临床诊疗中,因心理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并不少见,压力是首要诱因。
“压力过大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而睡眠不足又会加剧焦虑情绪、降低抗压能力。当人处于高压状态时,身体会分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类激素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延缓入睡时间。同时,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会持续活跃,导致思绪反复、难以平静。”林卫建议,人们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等方法进行自我减压。如果压力过大,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调节。
正确用药,科学治疗失眠
43岁的王女士由于工作压力大,长年熬夜,逐渐出现了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白天疲劳、心慌烦躁等症状。“我只能靠每天吃药来维持睡眠,可失眠症状不仅没有缓解,用药量还越来越大。”王女士沮丧地说。
见到表情沮丧、情绪低落的王女士,主治医师王琳立即联系睡眠麻醉专病门诊医师,共同对患者进行评估。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患者存在滥用药物以及安定类药物难以诱导并维持睡眠的情况。
“大剂量使用安眠药可能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伤,所以我们决定采用认知行为治疗(CBTI)加麻醉药物治疗的方案,逐步减停患者使用的安定类药物。”王琳说。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了近3个月,在家人的陪伴下,王女士谨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最终成功实现了安眠药的完全减停。
据介绍,在失眠临床诊疗中,经常会出现两类误区。有的失眠患者就医后,担心处方药有副作用,不敢服药;而有的患者却大剂量、长时间服用不恰当的药物。“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失眠需要根据患者个人的具体原因,制订睡眠监测下麻醉睡眠诱导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I)、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科学综合的诊疗方案。”林卫强调道。
本文通过记者实地探访睡眠门诊,揭示了近半成年人面临睡眠困扰的现状。睡眠门诊患者增多,不同年龄段的睡眠问题成因各异。解决睡眠问题需要规律作息、释放压力,同时要正确用药、科学治疗,避免陷入用药误区,以保障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