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嵩阳书院的“将军柏”展开,介绍了“将军柏”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面临的生存威胁,以及正在进行的全面体检养护工作,还提及了河南省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相关举措。
在登封嵩阳书院,那高耸入云的“二将军柏”周围,已然竖起了高高的脚手架和保护网。3月19日,来自国家林草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们齐聚于此,为“将军柏”现场“把脉问诊”,一场全面的体检养护工作就此拉开帷幕。
专家们正在现场仔细考察“二将军柏”的状况。
“将军柏”——河南古树名木的璀璨代表
古树名木,尤其是那些坐落于名胜古迹内的,宛如岁月的守望者,与文物建筑、石窟石刻、遗址墓葬相互依偎,共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象征意义,堪称“活文物”。
河南作为古树资源大省,古树名木总量位居全国第四。这里的古树种类繁多,主要有国槐、皂荚、侧柏、银杏、黄连木、麻栎、板栗、圆柏等。
嵩阳书院的“大将军柏”和“二将军柏”,静静地矗立在登封嵩阳书院院内。它们均为中国特产的侧柏,属于一级古树,更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在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它们被汉武帝封为“将军”,由此得名。对于“二将军柏”,清乾隆《古柏赞》中写道:“仙柏挺生,代纪炎汉。匪汉伊始,锡名始见。”清《说嵩》也有记载:“此柏为三代之柏。”中国佛教学者赵朴初曾留下“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使其在国内外声名远扬。当代植物学界认为,“二将军柏”树龄至少在4500年以上,被专家们誉为“原始柏”“华夏第一柏”。它是嵩阳书院的瑰宝,2023年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拥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嵩阳书院碑廊的“将军柏”石刻,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传奇故事。
嵩阳书院原本有三棵“将军柏”,可惜“三将军柏”毁于明末战火。如今,“大将军柏”树高13米,胸围5.4米,冠幅南北8米,东西9米;“二将军柏”树高14米,胸围12.54米,冠幅南北14米,东西15米。
这便是嵩阳书院的“大将军柏”,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挺拔。
“将军柏”之所以能成为名木,不仅因为其树龄悠长,更因其阅历丰富,与历史上众多名人有着不同形式的“晤面”。清乾隆皇帝曾在嵩阳书院观赏汉柏,眺望嵩山诸峰,还御笔画下汉柏图,并在画上题《汉柏行》诗,其中“世人安得如汝寿,休论二在一已毁”,表明当时将军柏仅剩下两棵。乾隆皇帝还题跋道:“巡豫过嵩阳书院,有汉柏二株,古干高枝,干霄蔽日,予盘桓久之,图其大者一本以归。”
清代嘉庆元年(1796),著名金石学家黄易为全面了解嵩山众多金石文物的学术价值,来到河南登封嵩山访碑,并作《嵩洛访碑图》24帧,为后人留下了访碑时的珍贵瞬间。其《嵩阳书院》图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嵩阳书院的大门、先圣殿、讲堂、藏书楼等建筑;二是西汉武帝刘彻赐封的大将军柏、二将军柏;三是大唐碑等文物名胜。
清代黄易所绘的《嵩阳书院》,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的景象。
“将军柏”步入老年期,面临生存挑战
就像人会逐渐老去一样,老树也会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周边环境的变化,面临诸多生存威胁。
河南省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基地依托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成立,基地负责人张高岭介绍,两棵“将军柏”历经数千年的生长,受生存环境的影响,土壤板结,养分匮乏,还遭受虫害袭扰,病害丛生。那“古干高枝,干霄蔽日”的景象,其实也暗示着树木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弱现象。
嵩阳书院长期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被称为“树医”的靳红军认为,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叠加,直接影响到古树的生长环境,导致古树衰弱甚至死亡。从树木本体来看,由于树龄过高,内部生理机能下降,同时还存在树洞积水、病虫危害等不利因素。
张高岭表示,本次嵩阳书院“将军柏”保护工作,已得到河南省文物局的批复,由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基地)联合登封市文物局共同实施,保护周期为5年。此次保护工作将通过对“将军柏”周围土壤补充营养、提高透气性等方式,改善其生长环境;对干枯枝干进行防腐修补、支撑稳固,并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以消除影响“将军柏”生长的各种病害,恢复古树的健康长势,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延年益寿。
这就是嵩阳书院的“二将军柏”,虽已年迈,但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科技为“将军柏”保驾护航
嵩阳书院“将军柏”的保护工作,一直备受文物、林草管理部门特别是登封当地政府的重视。
靳红军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曾对“将军柏”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养护工作,效果显著。然而,近年来,嵩山一带干旱频发,“将军柏”受到较大影响,嵩阳书院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才确保了“将军柏”的生命得以延续。
为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将军柏”的保护,登封市文物部门经批准设立了古树名木保护慈善项目,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守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对于此次“将军柏”的全面体检与养护,专家们建议,在运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对“将军柏”周围的土壤、水质等进行全方位检测,建立长期的数据库,通过数据来准确判断其健康状况。
专家们认为,这次由文物部门主导的全面体检养护工作,标志着我省对文物保护单位内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随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这项工作为河南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古树名木保护和文化价值挖掘开了一个好头。
乾隆皇帝绘制的《嵩阳汉柏图》,为“将军柏”增添了一份历史的韵味。
多项举措守护“绿色文物”
截至目前,全省已对32954株散生古树名木和777个古树群进行了建档立卡、挂牌保护,并对604株一级古树进行了抢救复壮,切实守护着这些珍贵的“绿色文物”。
今年年初,省林业局组织编制了我省首部古树名木保护标准——《古树名木保育技术规程》,该规程涵盖了古树名木术语和定义、保育范围、保育原则、健康诊断、保育措施、巡查与档案管理等6大项内容,将于今年4月20日起正式实施,为我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嵩阳书院“将军柏”的现状
如今,“大将军柏”树高13米,胸围5.4米,冠幅南北8米,东西9米;“二将军柏”树高14米,胸围12.54米,冠幅南北14米,东西15米;而“三将军柏”则毁于明末战火。
本文围绕登封嵩阳书院的“将军柏”展开,介绍了其作为河南古树名木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阐述了其步入老年期面临的生存威胁,以及正在进行的全面体检养护工作。同时,还提及了河南省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多项举措,包括建档立卡挂牌保护、出台保护标准等,体现了对古树这一“绿色文物”的重视和保护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