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提振消费,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行动。多家银行推出助力方案推动政策落地,信贷投放增长明显;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将服务嵌入新兴消费场景;同时还需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
金融“活水”助力消费添动能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前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强化信贷支持”“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等多个维度,提出了诸多金融举措。金融管理部门围绕提振消费积极行动,金融机构也纷纷响应,金融“活水”正持续加码,投入“真金白银”来提振消费,为推动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多家银行推出行动方案 助力消费政策加速落地
在山东泰安九女峰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村庄——东西门村。这里青山悠悠、古道漫漫,还有水溪环绕其间。咖啡厅、书吧、民宿错落有致,吸引着来自多地的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在村子里,还有一场名为“故乡的月”的沉浸式演出,为游客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东西门村的“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
从当初探索发展乡村文旅,到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网红”打卡地,资金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建设银行就为村里的度假区建设提供了5000万元贷款,用于支持村里的整体规划设计和旅游项目打造。
这仅仅是金融支持提振消费的一个缩影。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了今年各项重点任务的首位。宏观政策针对提振消费重点发力,多家银行也推出了助力方案,推动相关政策加速落地。
近期,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均发布了行动方案,围绕金融创新和服务升级推出了多项提振消费的具体措施。中国银行更是推出了“万千百亿”惠民行动,计划今年投放超万亿元贷款、创造千亿元财产性收入、投入百亿元消费补贴和减费让利、覆盖上亿境内外消费者。
在此背景下,不少银行在消费领域的信贷投放增长明显。截至2月末,工商银行累计投放个人消费贷款超1.7万亿元;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69亿元。
增加金融供给 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新兴消费场景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等,金融机构正不断增加消费金融供给。”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紧跟多元化消费场景发展的新趋势,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新兴消费场景中。
在重庆,建行以普惠金融特色服务支持青年夜市创业就业,助力“夜经济”发展;在广东,工行以东莞 – 湾区国际咖啡文化节为契机,通过消费满减等活动释放“咖友”的消费潜力;在黑龙江,农行为冰雪季打造个人消费贷款产品,助推“冷资源”变身“热产业”。
不断优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背后,是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日前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智能产品、冰雪运动等新消费场景,研究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自“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实施以来,金融机构密切跟进支持。中行与汽车厂商、电商平台等开展合作,提供多场景消费补贴优惠、快捷支付大额满减等服务;中信银行与地产商、家装公司等深度合作,推出家装消费贷款服务;建行依托“建行生活”平台,积极承接政府消费补贴发放,截至2月初已累计承发293个城市、近130亿元政府消费补贴资金。
打好政策组合拳 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青马认为:“以旧换新补贴和金融政策相结合,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消费注入源头活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金融与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政策共同发力,打好消费政策组合拳,有助于降低消费成本。
去年我国住户消费贷款保持增长,全年增加1.24万亿元。截至2024年12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2%。不过,今年前两个月,住户短期贷款有所减少,提振消费还需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印发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增加消费金融供给,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消费服务行业的信贷投放。
进一步扩大消费领域的金融供给,首先要拓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车士义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用于消费领域。支持金融机构以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大汽车贷款、消费贷款投放。
高质量的消费金融服务正在助力消费市场。专家表示,提振消费要更多发挥政策合力,助力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本文围绕金融助力消费展开,介绍了多家银行推出行动方案推动消费政策落地,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并嵌入新兴消费场景,以及通过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等内容。通过这些举措,旨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