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展开,重点阐述了其中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放在首位的举措,包括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多种方式、提升就业以增加收入、提高农民收入等内容,并引用多位专家观点进行解读。
据央视网消息,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所推出的7个专项行动“组合拳”里,“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被置于首要位置。这一安排旨在从多个维度着力,让民众的钱包变得更鼓,从而使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相关专家明确表示,此次方案将采取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方式,并且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目的是以更厚实的消费能力来激发民众的消费意愿。
《方案》明确了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具体路径,涵盖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等多个方面。专家指出,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基本实现了对各类人群的全覆盖。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认为,此次行动方案的突出亮点在于直面消费能力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要激发消费意愿,就需要打造更厚实的消费能力基础。在打牢消费能力基础方面,一方面要提高居民的进项,也就是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减少出项,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提到,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应当具备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要覆盖所有劳动者,尤其要更多地关注低收入劳动者群体。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表示,一些重点群体,如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以及困难群体等,将通过精准激励的方式带动整体增收。同时,专家强调,在工资增速方面要向低收入群体适当倾斜,对于企业而言,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不仅要让多劳者多得,还要让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提振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当前,在就业岗位开发上正广开门路,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举措正在积极筹备并即将发力。万喆认为,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岗位是增收的最基础措施。对于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扩大劳务报酬发放,从而给予就业支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陈勇嘉介绍,将降低重点群体入驻创业园区门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研究推出支持创新创业园区的相关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同时,通过开展更多针对性强的“小而美”招聘活动,实现人岗高效匹配。
提高农民收入是此次增收行动的重中之重。方案提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万喆指出,要更加强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的收益。通过市场手段和制度创新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首位,从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提振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等多方面发力,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激发消费意愿。通过多位专家的解读,进一步明确了方案的重点和亮点,强调了全面性、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