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限购政策的调整展开,介绍了多地为解决“久摇不中”无车家庭购车难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定向增发指标、降低购车门槛、向新能源汽车倾斜等,同时探讨了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及应对方法。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怀揣着“汽车梦”,然而“久摇不中”的现状却让这个梦想变得遥不可及。不过,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带来了新的希望,方案提出推动汽车等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并且会分年限保障“久摇不中”无车家庭的购车需求。
具体来看,北京在这方面有了明确的规划。到2025年,北京将面向无车家庭定向增发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按照定向增发工作的安排,5月26日会随常规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结果,一并公布积分排序入围的家庭名单。除此之外,北京还在近日适当增加了亲属间车辆转让的范围,为无车家庭提供了更多的购车途径。
实际上,各地都在对现有举措进行调整完善,对现行政策进行优化升级。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地优化汽车限购措施,并且积极探索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政策。目前,全国多地都在有序探索增加号牌指标投放等事宜,这对于“久摇不中”的无车家庭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这是2024年11月6日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超级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照片)。
各地在保障无车家庭购车需求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方法。其中,按年限阶梯式分配,有序调控指标是重要的一项。专家表示,分年限保障需求,就是针对长期参与摇号却未中签的无车家庭,按照他们参与的年限逐步提高购车指标的分配比例。
比如,天津在2024年定向投放了3万个无车家庭其他指标,是按照申请时间的顺序进行配置的;杭州则放宽了“久摇不中”类指标的申请条件,参加杭州市小客车增量指标摇号累计达到48次及以上,并且符合相关资格条件的个人就可以申请该类其他指标。
降低购车准入门槛,保障有效需求也是关键的举措。上海在去年底发文,将非上海市户籍人员参拍资格条件中有关“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者个人所得税”的年限要求,从原连续缴纳满3年调整为连续缴纳满1年;杭州推出了取消区域指标申请限制、取消指标竞价保留价等措施,让更多人有机会购车。
此外,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推动产业升级成为了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北京在2021年就将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数量的60%优先向“无车家庭”配置,此后逐步提升至80%;广州明确提出,节能车增量指标以及新能源车增量指标可直接申请获得,这不仅有利于满足无车家庭的购车需求,也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这是3月20日,车辆行驶在重庆潼南东升大桥上(无人机照片)。
从简单的限购政策到推进购车指标精细化差异化管理,“购车难”的问题在动态校准中逐步得到破解。但是,增发购车指标、放宽汽车限购,也引发了一个担忧,那就是是否会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建议,要加深对汽车社会的理解认识,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具体来说,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应用智能化交通管理手段,提高道路运行效率。
例如,杭州“城市大脑”的应用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有关部门据此结合路口车流量优化绿灯配时,减少了车辆停车次数;北京优化调整公交专用道通行管理,提升了道路资源利用率;成都在重点路段实施潮汐交通模式,早高峰车辆运行速度由9.7公里/小时提升至16.6公里/小时。这些措施都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路。
政策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靠实践来检验。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务实的举措,让更多家庭能够解锁有车生活。同时,也鼓励更多有温度的探索,呼应民生所需,激发市场活力。
本文介绍了多地为解决“久摇不中”无车家庭购车难问题对汽车限购政策进行的调整,包括按年限分配指标、降低购车门槛、向新能源倾斜等举措。也探讨了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及应对方法。整体上反映了政策在解决“购车难”与城市交通治理之间的动态平衡,期待未来有更多务实举措推动汽车消费与城市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