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正在经历的华丽蝶变,通州区融媒体中心等联合推出“通州冷知识”全媒体产品,旨在深度挖掘通州“大运河”元素,展现其深厚文化底蕴,还列举了该产品将涉及的精彩内容,并说明了报道形式和发布平台。
在大运河的北首,长安街的东端,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正如同一只破茧的蝴蝶,进行着一场华丽的蝶变。这一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让无数人对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心生向往。
然而,当人们谈及通州时,脑海中往往首先浮现出环球影城那充满奇幻色彩的游乐设施、三大文化设施的宏伟壮观,还有宋庄艺术的独特魅力。但实际上,这些仅仅是通州这座城市庞大画卷中的冰山一角。那么,真正的通州,你又了解多少呢?
为了让更多人深入了解通州,通州区融媒体中心携手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胡同里的北京”融媒体工作室以及京报移动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通州冷知识”全媒体产品。
该产品通过深度挖掘通州的“大运河”元素,每期聚焦一个独特的主题。它将带领大家在历史与现实的长河中自由穿梭,去感知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探寻那些隐藏在岁月尘埃中的故事。
精彩内容点开看
↓↓↓
通州被誉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这样的赞誉并非凭空而来。要探寻其千年发展的奥秘,我们必须向历史追问答案。
自古至今,许多城市的发展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而通州尤为典型。大运河宛如一条生命的纽带,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生命,滋润了广袤的农田,让农业得以蓬勃发展。它兴盛了漕运,使得南来北往的船只穿梭不息,商贸活动也随之繁荣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大运河将这两千多年来生命与生活的积淀,凝聚成了独特的文化烙印,深深地刻在了这座城市的骨子里,成为了它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
“通州冷知识”全媒体品牌产品,以一种有趣的视野,在回望历史与远眺未来之间,巧妙地串联起了时代的脉络和城市的基因。
如今的通州,正以运河文化为纽带,续写着千年古城的崭新篇章。那些在漫长光阴里流淌的运河印记,静静地藏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中。
当你转过街边的寻常巷陌,仿佛能听到古老故事在耳边低语。一处处断壁残垣,虽然沉默不语,但却无声地诉说着运河的悠久历史。走进博物馆,当年的瑰宝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它们见证了运河曾经的波涛汹涌。站在古城墙下,抚摸着一砖一瓦,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万舟骈集的热闹场景。在指挥部旧址,运河儿女的不屈精神被永远定格在了那里。而在杏坛学府里,新的幼苗正茁壮成长,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希望。
快来看看“通州冷知识”全媒体产品,它将为您带来哪些精彩内容呢?
01
通州博物馆中的“镇馆宝扇”,上面的“秘符”缘何成为漕运年间的反腐利器?
02
大小两条烧酒胡同中,究竟藏着怎样的历史与古代工艺?
03
运河畔的通州古城,是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重见天日”的?
04
作为设计小镇的张家湾因何得名?它又与《红楼梦》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05
百年名校潞河中学,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历史?
06
宋庄的平津前线总前委旧址,记录着近代史上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州冷知识”系列报道,每期都将聚焦一个主题,带您走进这座熟悉城市中的陌生一隅,深入挖掘“运河上的通州”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市民对通州的了解与热爱。
“通州冷知识”系列报道将充分发挥中央、市区三级媒体的合力,积极响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采取全媒体报道形式。
每期报道将在央广网、北京日报客户端、“胡同里的北京”视频号、“好看北京”视频号、《北京城市副中心报》、“北京通州发布”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
通过追溯古老通州的历史印记,展现现代通州的建设成就。以轻松诙谐的风格,讲述大运河畔的通州故事,将运河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本文围绕通州的发展变化展开,介绍了“通州冷知识”全媒体产品的推出背景、内容特色和报道形式。该产品以大运河元素为核心,挖掘通州的历史文化,通过多平台全媒体报道,让更多人了解通州的魅力,增强市民对通州的认知与热爱。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