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污水再生之路:科技创新引领绿色集约用水,从污水到再生水,太原靠科技开启节水新篇

本文聚焦山西太原这座缺水城市,介绍了其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举措和成效,包括污水收集处理链条的完善、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标准提升、再生水的综合利用以及污泥处理项目等内容。

太原污水再生之路:科技创新引领绿色集约用水,从污水到再生水,太原靠科技开启节水新篇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一座缺水城市究竟该如何寻找新的水源增量呢?3月28日,《人民日报》以《山西太原以科技创新补水资源短板 污水再生 绿色集约》为标题,详细报道了太原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积极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了用水更加高效、更加集约的目标,同时也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为了有效缓解缺水这一严峻问题,太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将污水变废为宝的可行途径。目前,在太原已经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回收利用的链条。在建成区内,7座污水处理厂犹如城市的“净水卫士”,日均处理污水量高达118万吨,并且再生水回用率已经超过了25%。

自2024年以来,太原市积极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改造长度达到了97.69公里,涉及228条道路。通过这一改造,雨水能够顺利流入河中,污水则被送入处理厂,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晋阳污水处理厂的地下处理车间,污水开启了它的“再生之旅”。这一过程需要经过过滤沉淀、生物分解、消毒灭菌这3个关键环节,涉及20多道精细工序,使用380多套先进设备,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1个小时。最终,原本浑浊的污水摇身一变,成为了清澈透亮的再生水。而且,再生水在出厂前,还会经过第三方严格检验,确保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出厂之后,部分再生水会回用于工业生产,其余的则排入汾河,为汾河补充水量。

早在2020年,太原市就基本实现了对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近几年,又对两座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扩容改造,处理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在2018年以前,污水处理厂按照国家一级A出水标准建设;到了2019年,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这3项重要指标优化到了地表水Ⅴ类标准。预计到今年年底前,这3项指标还将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水平将再上新台阶。

与晋阳污水处理厂一墙之隔的,是太原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处理后的再生水,有一部分会被分流到这里。太原市再生水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海英介绍说:“从污水处理厂出来的再生水,可以直接回用于市政、生态补水。如果要回用于工业,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再进行深度处理。”目前,该示范基地的供水规模达到了每天6万吨。

翟海英还介绍,再生水还被应用到了景观水体示范项目——“九河”生态复流工程中。目前,该工程已经铺设再生水管网135.5公里,建成加压泵站1座,设计供水能力为每天15.1万吨。截至目前,太原市累计铺设再生水管网164公里,建成加压泵站3座和深度处理厂1座,城区基本实现了再生水在工业、农业、市政、水能等多个领域的回用。

为了打通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太原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工艺,促成了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污泥处理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太原污水处理每日产生污泥近1000吨,大约一半的污泥会进行碱性热水解处理,另一半则用来烧砖,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文介绍了山西太原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情况。从完善污水收集处理链条、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污水处理标准,到再生水的多领域回用以及污泥的循环利用,太原在解决缺水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缺水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做出了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839.html

(0)
WeaverWeaver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