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石油和中石化,详细阐述了在国际油价近三年震荡下跌的背景下,两家公司业绩逐渐分化的情况。同时,深入分析了它们在清洁电力业务方面的投资、建设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
图:中石油和中石化近三年总市值
“两桶油”业绩持续分化
自2022年初起,国际油价攀升至近十年的最高点,随后便开启了长达三年的震荡下跌之旅。在这风云变幻的三年间,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大石油巨头的业绩走向逐渐分道扬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2022年和2023年,中石油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其净利润分别达到1487.38亿元和1614.1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61.39%和8.52%,业绩一路高歌猛进。然而,中石化在同期却遭遇了业绩下滑的困境。2022年净利润为670.82亿元,同比下降5.79%;2023年净利润进一步降至604.63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9.87%。
到了2024年,这种业绩差距愈发明显,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净利润差额进一步扩大至1144亿元,创下了历史纪录,两者之间的业绩分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图:近五年国际原油现货价格走势
“两桶油”电力业务前景如何?
在全球倡导“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清洁电力业务成为了中石油和中石化战略转型的关键领域,两家公司都在该板块加大了投资力度,试图在新能源的浪潮中抢占一席之地。
从年报数据来看,中石油在销售分部的资本性支出逐年增加。2024年,其销售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71.88亿元,主要用于国内“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站建设以及充换电站建设,旨在优化终端网络布局。预计2025年,这一支出将进一步提升至76.00亿元,继续加大在综合能源站和充换电站建设方面的投入。
中石化同样不甘落后,2024年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达到141亿元,重点用于“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网络发展、现有终端销售网络改造以及非油业务等项目。2025年,该板块资本支出计划为145亿元,持续推进综合加能站的建设和终端网络的升级。
在清洁电力业务的发展成果方面,中石油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石油执行董事、总裁黄永章在3月3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透露,2024年中石油清洁电力实现快速发展,风光发电量达到47.2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116.2%;新增风光发电装机规模495.4万千瓦,同比增长33%。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充换电站3803座,数量增长了312%。
而中石化在充换电站建设方面则展现出更快的速度。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石化累计建成充换电站超万座。2024年,中石化的充电业务服务费收入为4.3亿元,同比增长20倍,充电量达到18亿度,同比增长21倍。同时,该事业部非油业务利润为47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石油以59.79亿元的价格从母公司中石油集团的非上市板块收购了专营电力业务的中油电能100%股权,并自2024年10月29日起合并其财务报表。中油电能拥有热电、供电、新能源、购售电、电力技术服务五大主营业务,前身为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在2017年10月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注册成立。它运营管理着中石油的购售电平台,代理售电量总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旗下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的五个售电公司在各省(区)均居首位。
对于未来的发展,中石油有着明确的目标。公司希望将风光清洁电力业务打造为“第二曲线”,立志“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油、气三分天下,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中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在3月3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中石油新能源产能占公司上游总产能的比例达到7%,这意味着三分天下的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中石化也制定了清晰的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即加快发展以氢能为重点的新能源和高端化工材料,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成为“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
本文围绕中石油和中石化展开,先介绍了在国际油价三年震荡下跌的情况下,两家公司业绩分化明显,中石油业绩增长,中石化业绩下滑,2024年净利润差额创历史纪录。接着阐述了它们在清洁电力业务上的布局和发展成果,包括资本支出、充换电站建设等。最后提及了两家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中石油欲打造风光清洁电力业务为“第二曲线”,中石化则聚焦氢能等新能源及高端化工材料。综合来看,“两桶油”在业绩和转型发展上各有特点,未来在清洁电力业务领域的竞争值得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