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沂蒙二姐”吕玉霞从一个普通农妇,凭借对文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创作出打动人心的诗歌,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与诗作,收获众多粉丝,还受邀参加诗会,同时展现了她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这是雪吗?这不是雪,这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很多人正是通过这段充满诗意的视频,认识了“沂蒙二姐”吕玉霞。

视频中的她,没有使用滤镜和美颜,素面朝天,身着最普通的小方格棉衣。右手轻轻托着一把刚刚落下的春雪,脸上洋溢着盈盈笑意,轻声读着自己刚创作完成的诗。吕玉霞回忆道:“我的家乡一个冬天都没下雪,一看下了雪,我特别激动,心想麦子有救了!当时我还躺在被窝里没起床,灵感一来,就在那儿写了起来。”一写完,她连早饭都顾不上吃,裹上棉衣、揣起手机就飞奔到雪地里,嘴里还念叨着“就怕雪化了”。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这首诗便是吕玉霞创作的《这是雪吗?》。其实,这并非她第一次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视频。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她的视频内容丰富多样。有时,她坐在厨房的炉火前,系着围裙摊着煎饼,关切地询问远方的游子是否想家;有时,她戴着草帽坐在桃树下,手中握着三个通红的桃子,对着镜头慢悠悠地讲述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又或者,她坐在案板前包着饺子,嘴里念叨着自己心中的幸福;亦或是,她脸上淌着汗珠,踩着一双白色的拖鞋,从地里挑起重重的两担红薯,边走边问:“我的红薯已经装筐,您的烤炉是否准备妥当?”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生活中的吕玉霞总是满脸笑容,她脱口而出的诗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少人在视频下方留言,称她为沂蒙山里的“田埂诗人”。但对于这样的称呼,吕玉霞一再解释:“我写的不能算诗,只是‘土味风格的顺口溜’,我也只是一个喜欢文字的农人而已。”

尽管不接受诗人的标签,吕玉霞还是被盛情邀请到安徽池州,参加中国农人诗会。她的诗也从山东临沂蒙阴县一路“飘”到了烟雨江南。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吕玉霞其实没出过几次远门。送儿子上大学时去过北京,陪儿子考试到过上海,还有就是在儿子软磨硬泡好多天后,她才去爬了一次泰山。

两年前,也是儿子多次劝说她,让她去和网友分享平日写在小本子上的那些文字。儿子说:“你要相信一定会遇到和你一样的人。”现在,吕玉霞信了。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吕玉霞从十几岁就有写作的想法。那时她初中毕业,不想像父母一样一辈子挖地瓜、掰玉米棒子,便心满意足地进了家附近的纺织厂。她原本梦想着进了工厂能穿得漂漂亮亮,下了班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去玩。可没想到,工作的八个小时要在车间里手脚不停地忙活,第一个班她就累哭了。

“这和我理想的生活差距太大了,而且上班时还不能和小伙伴交流。”就在车间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吕玉霞脑海里不断蹦出古诗,“一蓑烟雨任平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一首接一首,被她背得滚瓜烂熟。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当时十几岁的吕玉霞一个月能领48元工资,她每个月都会留够买书的钱。书里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她都会认真地记在小本子上。她回忆道:“在读书的那一刻,我是快乐的,兴奋的。”

后来,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吕玉霞能拿出笔和本写字的时间并不多。只有儿子知道,妈妈笔下的文字裹着汗水,掺着花香,还带着沂蒙山上醇厚的泥土味道。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起初,吕玉霞的视频几乎全是一家人的生活日常。直到2024年3月,她第一次对着镜头读出了写在笔记本上的诗:“我落笔写下诗句千行,写我曾经的年少轻狂……”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视频“开始‘起飞’了”,短短一个星期,粉丝就增加了20多万。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粉丝们称自己是吕玉霞的“小红薯”,而吕玉霞把这些素不相识的网友一律称作老师。她说,有时候哪个词写不好了,这些老师们就会在线给她出主意。

第一次她爬到山上开直播聊天,网友们你一个建议,他一个提醒,指导了大半天。后来,大家通过镜头看到了香椿、黄杏等,便急呼呼地在屏幕上打字:“上个链接,让我们买点好不好?”张家的小米,王家的蟠桃,李家的黄杏和香椿,吕玉霞都帮邻居们卖过。这两年最让她开心的是,她帮张大爷卖花椒芽赚回了好几千元钱。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出门参加诗会耽误了几天农活,回来的第二天一早,吕玉霞套上棉衣,扛起锄头,直奔村后的桃园,姐姐也赶来帮忙。她们一起起垄、施肥,再过几天,就该种红薯了。干完活,吕玉霞的拍摄也结束了。她不急着回家,盘腿坐在桃树下,开始剪辑视频。“我自己拍视频,自己剪辑,自己加字幕。”现在,即使在田地里拍摄的视频总有风声,她也不怕了,“我学会人声分离了”。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吕玉霞不仅农活不耽搁,直播不中断,视频不断更,每周还要抽出时间去陪八十多岁的母亲。不少网友好奇,每天这么忙,她怎么还总能乐呵呵地面对镜头?吕玉霞说:“没有灵感的时候,你就去干活,打开袋子看到黄灿灿的桃子那一刻,就会两眼放光,就有了新的落笔点。”家乡的四季,生活的日常,土地上的变化,都是她诗里源源不断的素材。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总是一脸笑意的吕玉霞收获了各地网友最质朴的善意。“粉丝们让我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卑,写得不好也不嫌弃。”听到她把某个字读错了,热情的粉丝就在评论区里标注好拼音和声调。不少年轻人也喜欢她新发的诗,在评论区留言:“阿姨您别写了,再写就该进课文了。”

当然,吕玉霞也会听到不少质疑的声音:“农民一滴汗摔八瓣,哪有你说得那么轻松?年头忙到年尾,农活一件接着一件,哪来那么多诗情画意?”夜深人静的时候,吕玉霞会翻开评论,戴上老花镜,在手机上仔细回复:“农民的辛苦还用写吗?我的脸、我的手、我的脚,我身边的老乡,所有的家乡四季都代表了农人的不容易。我想表达的是农民的另一面,就是我们的善良,勤劳,勇敢,笃定。”

“沂蒙二姐”吕玉霞:田间地头里的诗意人生,吕玉霞:黄土地上的“诗与远方”

吕玉霞说,在纺织厂的时候,她一心要当操作能手;后来结婚生子,她希望能当个不让孩子扫兴的妈妈;如今,她有了新的目标,想去看看凤梨长什么样,想把云南的蘑菇种到沂蒙山上,还想去内蒙古大草原上策马扬鞭,感受一回“少年狂”。

“农民的队伍中有一种精神叫粮食不收,年年种,不管给我什么样的光景,反正春天我种下去,就盼着秋天收,我就有这种心态。”从此以后,吕玉霞决定“不为过往忧,只为余生笑”,在黄土地上写下一个农人长长的诗行。

本文通过讲述“沂蒙二姐”吕玉霞的故事,展现了她从普通农妇成长为网络上备受关注的“田埂诗人”的历程。她热爱生活、坚持写作,凭借真诚质朴的文字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打动了众多网友,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质疑,但她始终坚守自我,用诗歌表达农民的精神与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566.html

(0)
EdwardEdward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