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中文建设,2024-2035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规划出炉,教育部等多部门印发意见,大力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

本文围绕教育部等多部门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展开,详细介绍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相关内容,包括出台背景、主要任务、发展阶段等。

在3月31日这一天,教育部召开了一场备受关注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的核心内容是介绍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及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情况。

聚焦数字中文建设,2024-2035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规划出炉,教育部等多部门印发意见,大力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 图据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在发布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进行了详细介绍。当前,大语言模型迭代升级迅速,“人工智能 +”新行动方兴未艾,经济社会发展也对语言文字信息化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抢抓这些新机遇、回应新需求,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旨在推进语言文字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对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进行系统部署。

刘培俊司长进一步阐释,《意见》明确将数字中文建设定位为服务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突出重点。其目标是全方位释放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数据要素价值。具体而言,要着力推进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中文数字化与数据中文化,也就是把中文资源信息规范、有效、批量地转化为智能数据;另一方面是创新应用与规范安全,促进中文数据的规模生产、优质集成、规范治理和复用增效。通过这些举措,以数字化手段构建新型中文服务体系,进而引领带动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关于发展阶段,《意见》制定了清晰的两步走战略,以有序实现2027年和2035年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27年,处于以数字中文建设为重点的强基示范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形成语言文字信息化推进机制,显著增强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标准、前沿语言技术、优质语言资源、新型语言服务等基础支撑能力。第二步,面向2035年,进入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深化赋能阶段。此阶段的目标是让承载中华文化的中文在全球数字空间、网络空间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关键场景中的使用占比和价值引领作用得到显著提高,最终使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化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刘培俊司长还指出,《意见》部署了三项重大任务,以统筹推动技术创新、体系保障和关键赋能落地见效。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创新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多模态信息处理、知识图谱、语料加工等五项前沿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重点服务于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的“制高点”,同时夯实国家关键语料基础设施这一“新基建”。在体系保障方面,要系统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安全治理五大保障体系,以此重点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基础能力。在关键赋能方面,要统筹实施数字中文服务教育发展、助力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传承、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进步等五大赋能行动,重点推进语言技术与关键领域需求的深度融合应用。

本文介绍了教育部等多部门为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印发的《意见》,明确了数字中文建设的重要地位,规划了两步走的发展阶段和三项重大任务。这一举措将促进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化整体水平,推动中文在全球数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930.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