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细胞培养猪肉中试生产关键技术通过评价,迈向产业化

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完成的“细胞培养猪肉中试生产关键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认为该项目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阐述了该成果的三大突破,还回顾了我国细胞培养肉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此技术进展带来的影响。

据可靠消息,记者从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子未来”)了解到,近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门组织了一批专家在南京对“细胞培养猪肉中试生产关键技术”项目进行成果评价。该项目是由周子未来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

中国细胞培养猪肉中试生产关键技术通过评价,迈向产业化

在成果评价会议现场,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14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认真听取了项目技术报告,详细查阅了项目成果资料,并且经过严谨的质询和深入的讨论之后,一致认为该成果取得了三大突破性进展。

其一,成功建立了种子细胞从贴壁培养向无载体悬浮培养转变的驯化方法,进而构建了适用于工业化放大生产的悬浮培养种子细胞株。这一成果意义非凡,它突破了细胞培养猪肉领域长期以来缺乏工业级悬浮培养细胞株的技术瓶颈,为后续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二,创立了基于高通量筛选与人工智能结合的细胞培养肉无血清培养基研发平台,并开发出了低成本食品级无血清培养基。这一举措成功破解了细胞培养猪肉生产中缺少无血清培养基的技术难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三,首次建立了125mL→1L→5L→50/80L→200/500L的逐级放大生产工艺,并且顺利完成了细胞培养猪肉在500L生物反应器中的无载体悬浮放大生产。这意味着攻克了细胞培养猪肉中试生产的关键技术,为实现产业化生产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直以来,“人造肉”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人造肉”主要分为细胞培养肉和植物蛋白肉两类。其中,细胞培养肉是一种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来生产可食用肉类的新兴技术,它具有将农业生产工业化的巨大潜力。这项技术通过细胞而非传统动物,实现了物料和能量的高效精确转化,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动物蛋白消费选择。

周子未来是国内首批投身于细胞培养肉研发的企业之一。早在2009年至2019年期间,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团队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创制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这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而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周子未来与南京农业大学继续精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最终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在500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细胞培养猪肉的中试量产,推动我国细胞培养肉技术实现了从“1”到“10”的飞跃。

周子未来总经理丁世杰表示:“这一系列技术进展,不仅为细胞培养肉的低成本中试生产和未来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我国在国际细胞培养肉行业中迅速崛起,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细胞培养猪肉中试生产关键技术”项目展开,介绍其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且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阐述成果的三大突破,回顾我国细胞培养肉技术发展历程,强调此技术进展对我国细胞培养肉行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853.html

(0)
WeaverWeaver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