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市国资委发布的总规模超500亿元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介绍了其发起主体和涉及领域,阐述了组建该矩阵的意义及政策机制,还探讨了地方国资成立此类矩阵反映的招商引资模式演变逻辑。
在2025年3月25日举办的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一则重磅消息吸引了众多目光。上海市国资委正式发布了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据南都记者深入了解,新组建的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具有广泛的参与主体,主要由上海市属国有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平台公司共同发起。这一矩阵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多元,涵盖了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以及文旅消费等多个重要领域。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在大会上明确表示,组建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是上海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一项关键举措。其核心目标在于聚焦增强核心功能,围绕加快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以及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开展一系列高质量的并购活动。通过这些并购,将有力地推进相关产业的整合与升级,助力打造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了保障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在政策机制方面,上海市将优化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提高重点项目国资并购的审批效率,同时持续健全完善国资股权投资基金绩效评价机制和容错机制,为国资并购基金矩阵的运作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地方国资成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这一现象,引发了各界对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模式演变逻辑的深入思考。
针对这一问题,安永战略与交易咨询业务及财务尽职调查合伙人陈播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招商引资的角度来看,他认为并购招商能够实现更具确定性的招引效果,还能实现区域内的产业整合,进而推动地方产业实现新的转变。
陈播耘进一步分析指出,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历经多年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次模式迭代。最初,地方政府采用的是政策招商模式,也就是承诺企业落地后给予各种政府补贴等支持,这可以看作是招商引资的1.0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了2.0版本,开始引入投资元素。投资型招商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少数股权直接投资和LP对GP投资。不过,这种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往往只是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而非“雪中送炭”,主要是通过投入资金吸引小企业搬迁总部或大企业新厂入驻。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参与到投资型招商中来,2.0投资型招商模式不仅出现了力量相互抵消的情况,还导致各地之间的强弱格局越发分明。而以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为主要形式的并购招商3.0版本,有望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减少产业集聚区的低效率竞争。
“从投资圈的市场观点来看,大家基本上逐渐形成共识,未来是并购时代。”陈播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在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时,市场更偏好“添砖加瓦”式投资,最终通过IPO实现退出。但随着市场进入相对稳定增长期,并购基金将逐渐成为主流配置方式,成为产业整合、中企出海的重要力量。
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市国资委发布超500亿国资并购基金矩阵,介绍其发起主体、涉及领域,说明组建意义和政策机制。同时探讨地方国资此举反映的招商引资模式演变,从政策招商1.0到投资型招商2.0再到并购招商3.0,指出未来并购时代并购基金将成主流。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