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启乐章”:古稀音乐家上海感受中国音乐魅力,弗朗切斯科·尼科洛西:在上海与中国音乐“一见钟情”

年逾古稀的意大利音乐家弗朗切斯科·尼科洛西在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春启乐章·中意和鸣”钢琴作品音乐会后,为中国孩子上大师课,在上海感受中国音乐魅力的故事,展现了中意音乐文化交流的美好场景。

“春启乐章”:古稀音乐家上海感受中国音乐魅力,弗朗切斯科·尼科洛西:在上海与中国音乐“一见钟情”

年逾古稀的弗朗切斯科·尼科洛西,在庆祝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5周年“春启乐章·中意和鸣”钢琴作品音乐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便开启了忙碌的一天。从上午一直到黄昏,他不辞辛劳地给中国孩子们上了六个多小时的大师课。这位连轴转了两天的音乐家,终于在傍晚和最后一个上课的孩子道别后,放松了下来。此时,街对面淮海公园里一丛丛盛开的垂丝海棠吸引了他的目光。他一扫之前的疲态,快步走到花树下,静静地驻足许久。随后,他小心翼翼地拈起一朵怒放的花,转身对着身旁的人感慨道:“在这个季节,我的老家西西里的西海岸,满山满谷的桃花都开了。远远望去,就像这片花林一样,是大片粉白色的烂漫云朵。”

尼科洛西在海棠花下的这番感怀,恰好契合了中国钢琴家解静娴发起“春启乐章·中意和鸣”钢琴作品音乐会的初衷。解静娴表示,中意两国的人民以及两国的音乐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我们都是情感丰富的民族,都对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表达有着深深的热爱。我们不会在彼此的文化里刻意寻找异国情调的奇观,双方对音乐的感知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很容易形成共鸣。”正因如此,她邀请了好友、那不勒斯钢琴学派的代表音乐家尼科洛西一同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在钢琴的黑白琴键上展开一场色彩斑斓的音乐对话。

这场音乐会无疑是一场为了交流而举办的聚会。尼科洛西一抵达上海,就给解静娴带来了他最新出版的专著——一本关于奥地利作曲家西伊思蒙德·塔尔贝格的传记。塔尔贝格与李斯特是同时代人,他专注于研究意大利歌剧音乐,并将大量歌剧名段改编成钢琴曲。尼科洛西此次在上海演奏的贝利尼《清教徒》、威尔第《假面舞会》、罗西尼《摩西》三部歌剧选段,均是由塔尔贝格改编成的钢琴曲。作为回赠,解静娴送给尼科洛西由德国亨乐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世纪中国钢琴名曲》乐谱。这部由她主编的钢琴曲谱,涵盖了《阳关三叠》《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众多中国名曲。此外,尼科洛西还接受了解静娴的提议,在“中意和鸣”音乐会上演奏中国歌曲《浏阳河》和《解放区的天》。

当尼科洛西在上海音乐厅弹响《解放区的天》的旋律时,全场观众立刻和着节拍鼓起掌来。观众的热情瞬间激发了这位钢琴家“意大利南方人”的性情,他立刻一手弹奏着旋律,腾出另一只手指挥观众的掌声。在情绪沸腾的现场,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尼科洛西第一次演奏这支曲子。原来,他在演出开始前不久才了解到,这首流传于中国河北地区的民歌,是如何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关键时期被改写成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虽然他不能在短时间里想象和再现这支歌曲诞生的历史语境,但在他的演奏中,西西里的天空和中国华北的天空仿佛是相通的,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对和平年代与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是相通的。

尼科洛西感慨地说,作为一名钢琴演奏家和音乐史研究者,他与中国音乐的相遇有些迟了。他形容这个春天的上海之行以及“上海之春”的这场中意钢琴对话,就像为他打开了一扇进入新世界的大门。中国音乐对他而言,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新世界,这是他巨大的发现。他第一次弹奏《解放区的天》时,被现场观众的热情所感染;而第一次弹奏《浏阳河》时,他则被这首湖南民歌深深地吸引。他称赞道:“这首歌的曲调是如此的婉转优雅,作曲家写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旋律和极为出色的和声,这是一首世界级水准的作品,值得被全世界的人们知晓。”

一曲《浏阳河》激发了尼科洛西对中国民歌以及20世纪中国音乐的浓厚兴趣。他十分确信地表示:“中国音乐能带给欧洲观众惊喜,遗憾的是中国音乐在欧洲被演奏得太少。”为此,他和解静娴约定:“我一定会选择《20世纪中国钢琴名曲》里的曲目作为我在意大利音乐会的返场曲目。”

本文通过讲述意大利音乐家弗朗切斯科·尼科洛西在上海参加音乐会、上大师课,感受中国音乐魅力的经历,展现了中意两国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共鸣。尼科洛西被中国音乐深深吸引,不仅称赞其水准之高,还约定将中国曲目带回意大利演奏,这一交流活动促进了中意音乐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传播,为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桥梁。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633.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