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展开,重点解析了“四月决断”的底层逻辑、沪深300历年四月行情规律,并对2025年“四月决断”的投资方向给出建议。
在股票投资领域,有一个神秘且备受全球顶级机构关注的现象——“日历效应”。下面,让我们深入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首先,什么是日历效应呢?在股票市场中,一些行业指数常常会在一年内按照较为显著的规律运行。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的月份,这些行业指数上涨的概率以及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相对较高。
而在众多“日历效应”中,“四月决断”尤为引人注目。进入4月后,随着一季报的陆续公布,市场迎来了重要的“四月决断”时期。此时,投资者关注的重心会重新回到公司的基本面业绩驱动上。从过往经验来看,四月是股市运行过程中最关注增长表现的月份。在投资策略方面,也会更加重视增长逻辑和业绩变化。A股存在明显的“财报效应”,即在财报披露期(4月、7月、10月),业绩增速对股价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而其中又以4月份的影响最为显著。
从股票风格的角度分析,多数年份大盘的表现会优于小盘,大盘价值也比大盘成长更具优势。推测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在相关月份中,业绩对股价的影响要大于估值。大盘价值相较于成长风格来说,业绩更加确定,出现“暴雷”情况的可能性更低。
通常情况下,4月的“决断”对全年的行情走势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极高。4月“决断”行情指引性较强的核心原因在于,这个时间点两会已经结束,政策方向更加明朗;春暖花开之后,各行业的开工情况逐渐恢复;随着年报的披露,基本面情况得以确定;同时,交易型资金明显走弱。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沪深300历年四月行情究竟暗藏着什么密码。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除了2006、2007、2015年等几个大牛市年份外,其他年份均不同程度地受到4月份特别是4月下旬日历效应的影响。20年来,4月上旬、中旬、下旬的涨幅中位数分别为2.25%、0.20%、 -0.76%。从2016年开始的9年中位数(主要是剔除2015年大牛市的影响)分别是1.03%、0.03%、 -0.70%。可以发现,越到下旬,影响越大。
数据背后的逻辑是,4月份是年报和1季度季报的集中发布期,特别是在最后几天,很多业绩不佳、难产的年报季报会集中发布,所以市场受其影响下跌的概率会相对较大。
从行业角度复盘过去20年的 “4月决断”行情,可以发现大盘价值指数,以及食饮、家电、银行等消费、金融板块表现较为占优。这主要是因为在4月行情中,基本面资金交易开始代替前期的预期面交易占据主导地位。这意味着投资者将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因素,如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和行业地位。
那么,在2025年这个“四月决断”时刻,我们该如何做出决断呢?
年初科技板块表现十分突出,恒生科技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同时,海外关税政策反复,“东升西降”的趋势愈加明显。2025年有两大投资主线:一是伴随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中期景气改善或向上、有中长期投资逻辑的新质生产相关泛科技方向,如国产算力、半导体、先进制造、机器人等;二是伴随内需复苏,财政提振消费,企业盈利企稳带动的顺周期方向,如可选消费、必选消费等。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做出“决断”的思路可以沿着这两大主线去进行验证,做到左手科技,右手顺周期。
本文深入剖析了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尤其是“四月决断”的底层逻辑和对市场的影响。通过对沪深300历年四月行情的分析,揭示了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行业表现特点。对于2025年的“四月决断”,给出了两大投资主线的建议,为投资者在这一关键时期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