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直击缅甸强震:余震不断,卫星助力应急救援

本文聚焦缅甸28日发生的强烈地震,报道了此次地震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情况,包括死亡、受伤和失踪人数,以及中国公民的受灾情况。同时介绍了中国在地震发生后的救援行动,如中国救援队抵达灾区、多支救援力量奔赴现场等。还提及了总台记者在震中遭遇余震的情况,以及中国陆地观测卫星为救援提供的重要支持。最后分析了缅甸地震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让缅甸陷入了巨大的灾难之中。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直观地看到地震前后缅甸当地发生的显著变化。

3. 直击缅甸强震:余震不断,卫星助力应急救援

截至当地时间30日午间,这场发生在28日的强烈地震已经给缅甸带来了极为惨痛的损失。全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达到了1700人,3400人受伤,另有约300人失踪。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在30日确认,强震中受伤的中国公民人数升至14人。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灾难发生后,中国迅速伸出了援手。中国驻缅甸大使馆29日表示,中国救援队已抵达缅甸,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地震救援工作。中国驻缅甸使馆工作人员此前对总台记者透露,地震发生后,中国驻缅甸使领馆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机制,将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和领事保护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截至29日17时,使领馆共接收处置了数百起中国公民求助,并且协助数十人找到了失联亲友。目前,受伤人员均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不过,由于灾区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当中,后续伤亡人数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多支中国救援力量携带救援设备和物资紧急奔赴缅甸地震灾区,为灾区人民带去了生的希望。

总台记者深入震区进行采访,亲身经历了震中的危险与艰难。据缅甸气象水文部门当地时间30日发布的通告,该国中部28日发生强震后,截至30日上午共报告了25次余震。这些余震震级最高为7.5级,最低为2.8级。而此时,总台记者正在缅甸强震震中所在的曼德勒市进行采访,就在采访过程中,仍能感受到余震的晃动,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灾区人民所面临的危险和困境。

在科技的助力下,中国陆地观测卫星为缅甸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有力支持。缅甸中部发生强震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迅速调度在轨卫星,安排高分四号卫星、高分三号卫星、环境减灾二号05星等14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卫星图像信息。截至29日下午,已安排卫星成像20次,获取灾后有效数据16景,还共享了历史数据3景。此外,吉林一号卫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拍摄了高分辨率的现场画面,并在成像后第一时间提供给相关单位,为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缅甸地震受灾前后光学卫星图像(灾前:高分一号03卫星2025年3月16日采集,灾后:资源一号02D卫星2025年3月29日采集)

△图源/吉林一号

那么,缅甸地震的破坏力为何如此巨大呢?在全球地质板块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多个地质断裂带,在缅甸所在区域形成了南北走向、长达1200公里的实皆断裂带。这里平均每年滑动错位几厘米距离,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断层之一。历史上,实皆断裂带曾经历多次强震,20世纪以来就已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数据显示,最近一次实皆断裂带发生的7.5级以上大地震是在1946年,距今已有70多年,板块活动和推移形成的能量已长期积累,就像一个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专家指出,实皆断裂带不像有些断裂带那样地震频繁,但一旦发生地震则震级较高。而且这些地震震源较浅,通常约10至15千米,这意味着地震能量在到达地表时不会消散太多,从而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破坏。

本文围绕缅甸28日强震展开,详细报道了地震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情况,包括缅甸当地及中国公民的受灾状况。介绍了中国在地震救援中的积极行动,如救援队抵达、多支力量支援等。还提及总台记者在震中遇余震,以及中国陆地观测卫星为救援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分析了缅甸地震破坏力大的地质原因,即实皆断裂带能量长期积累且震源浅。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224.html

(0)
GaietyGaiety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