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曼德勒市发生地震后,中国蓝天救援队先遣队员抵达灾区展开救援工作,同时上百名缅甸华侨华人青年志愿者响应号召协助救援,后续还有来自中国多家民间救援队伍的人员将携带专业设备赶来投入搜救,缅方对中方救援表示感谢。
在3月30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新华社记者深入缅甸曼德勒市地震受灾现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命救援的震撼直击——“胞波携手 搜救生命”。
此次报道的记者是新华社的蒋超。当天一早,在受灾严重的缅甸曼德勒市,一幅令人动容的救援画面正在展开。华人青年志愿者杨菁菁和她的伙伴们,在凌晨刚抵达灾区的中国蓝天救援队先遣队员的专业指导下,积极协助开展救援前期工作。杨菁菁兴奋地说道:“来了100多名志愿者,而且陆陆续续还会再来人。加油!”这份热情和坚定,让人看到了救援的希望。
目光聚焦到曼德勒市区内一个名为天空别墅的11层公寓建筑群。受强震的无情冲击,这里的三座楼体中,有两座完全坍塌,场景惨不忍睹。而另一座楼体情况也不容乐观,5层以下发生坐沉垮塌,数百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下,生命危在旦夕,急需救援。由于此项救援任务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极高,缅方特别请求中方救援队伍针对这座建筑展开搜救行动。
在当地代表缅方主持搜救协调工作的缅甸消防培训学校校长吴索温,面对新华社记者,满是感激地表示:“感谢中方为缅甸救灾提供帮助,希望有了中方救援人员的加入,能更有效地营救被困人员。”这份感激之情,体现了中缅两国之间深厚的“胞波”情谊。
时间回溯到30日凌晨,首批抵达曼德勒市的中国蓝天救援队先遣队员顾不上长途奔波的疲惫,立即在当地开展救援工作。凌晨6时30分,一个令人振奋的场景出现了:上百名缅甸华侨华人青年志愿者响应号召,纷纷赶来。他们在救援队员的悉心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信息搜集、震区情况勘探等前期技术、信息和后勤保障工作。与此同时,缅方救援部门官员也及时赶到,向先期抵达的救援队先遣队员详细介绍缅方对国际救援工作的分工安排,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蓝天救援队勘测组队员李文阳介绍了他们的救援计划:准备以曼德勒市云南会馆为中心点,将救援区域分成东南西北4个勘测区域。志愿者们则负责搜集救援队负责搜救的三个大的坍塌点之外的所有坍塌建筑内失踪人口、幸存者、遇难者信息,并将这些宝贵的信息汇总到先遣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随后救援力量的安排做好提前的计划和勘察,争取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中,挽救更多的生命。
缅甸华人青年志愿者刘立平是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他是一名教师,家里情况还好,但听到这边受灾的消息后,内心满是难过。他坚定地说:“有力出力,我过来帮帮忙。”这份朴实而又真挚的话语,展现了华人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国蓝天救援队先遣组组长曲正权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30日将有来自中国多家民间救援队伍的共80人由仰光飞抵曼德勒机场。这些队员们携带了大量专业搜救设备,飞抵曼德勒后将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搜救工作中。他们的到来,无疑为这场救援行动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本文详细记录了缅甸曼德勒市地震后,中国蓝天救援队先遣队员迅速抵达灾区开展救援,缅甸华侨华人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协助,以及后续更多中国民间救援力量即将加入的情况。展现了中缅两国在灾难面前携手合作、共渡难关的深厚情谊和人道主义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