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详细介绍了论坛的举办情况、主旨演讲嘉宾、圆桌对话探讨内容、中国残联领导的呼吁、重点联系地区名单、海淀区的后续计划以及发布的科技助残创新案例等,展现了科技助残领域的新动态和新成果。
在3月29日,由中国残联主办、北京市残联承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于北京盛大举行。这一论坛为科技助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在论坛现场,有一项重要的宣介活动。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被正式宣介。同时,还发布了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的名单,其中北京市海淀区成功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论坛在今年首次设立了残疾人领域的平行论坛,其主题为“科技有爱,共创美好世界”。在论坛上,多位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洪波、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教授霍马尹·卡泽罗尼、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与科学学院教授博顿·罗斯卡等,他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分享了科技助残的前沿理念和最新成果。
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们围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创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助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让残疾人能够享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在致辞中强调,让残疾人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应成为世界范围内残疾人权利保障的新内涵。他呼吁各方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强的力度推动科技助残工作,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强化政策支持,将助残科技作为民生科技的优先发展领域,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更多、更早、更好地惠及残疾人。二是推进协同创新,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残疾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三是要把握需求导向,鼓励和组织残疾人参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从需求调研、产品设计到应用体验,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深化开放合作,搭建技术交流、产品推广、研发合作平台,加强与各国在助残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弘扬科技向善的理念,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论坛上正式发布了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名单,除了前面提到的北京市海淀区,还包括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等9个地区。
海淀区副区长武凯表示,作为科技助残的重点联系地区,海淀区下一步将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多元融合的工作体系,重点建设联合创新平台,推动助残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组建智库,邀请专家为科技助残提供智力支持和战略指导;系统梳理助残技术与产品图谱,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设立科技助残产品体验窗口,例如八里庄街道温馨家园,作为辅助器具示范产品展示窗口,为残疾人提供产品试用和反馈渠道。同时,海淀区还将打造前沿技术策源地,建立长效机制,更好地推进科技助残工作稳步前行。
在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主持发布了15项科技助残创新案例。其中,昌平国家实验室刘河生团队研发的个体脑功能剖分技术,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精细剖分个体大脑功能分区,精准解析脑环路,为脑功能疾病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昌平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教授刘河生表示,“有了这些技术后,就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脑疾病发生的机理,让我们对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通过科技助残助力残疾人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本文介绍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的举办情况,包括宣介指导意见、发布重点联系地区名单、专家主旨演讲、圆桌对话探讨前沿技术等内容。中国残联领导提出推动科技助残的建议,海淀区明确后续工作举措,还发布了科技助残创新案例。此次论坛为科技助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有望让更多残疾人共享科技进步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