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深圳举行的“国企民企同频共振 智汇科技共赢未来”科技创新对接会的相关情况,包括活动现场的重要环节、目的意义,国企民企合作代表的观点,现场交流情况,市属国企的创新成果,以及市国资委未来的规划等内容。
3月18日下午,一场备受瞩目的科技盛会——“国企民企同频共振 智汇科技共赢未来”科技创新对接会,在深圳市深业上城盛大举行。现场热闹非凡,近百家来自市属国企、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创投机构等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他们共同见证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国资国企5大开放共享科创平台的精彩推介,以及9大项目的集中签约。市直及区有关负责同志也出席了此次活动,为这场科技创新的交流盛宴增添了庄重的色彩。
本次活动是市国资委助力全市打造最优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系列行动中的关键一环。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开放国资国企的科创平台,推动一批科研合作项目落地,构建起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良性协作生态。进一步完善“国资国企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广平台”和“高校成果产业化对接平台”,持续推动国资国企从单纯的“资源持有者”转变为积极的“生态共建者”,为深圳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注入强大动力。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李子坤,作为国企民企合作的代表接受了采访。他满怀信心地表示:“国企民企深度合作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相关的创新实践,为国企民企联合攻关、发挥国企资源优势服务民企提供了‘深圳样本’。”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国企民企合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巨大潜力。
活动现场特意设置了自由交流环节,为国企和民企提供了充分对接沟通的机会。深投控、特发集团、深智城集团、深重投集团等企业,分别与多个意向合作的民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寻求创新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近年来,市属国企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断加大。近三年来,市属国企的研发投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国家级和省级创新载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也分别增加到了113个、178家、81家。此次科技创新对接会,正是在这样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起国资国企和民企创新合作的平台,促进科创平台的开放共享和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展望未来,市国资委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在市场需求、组织平台、集成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市属国企立足自身的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积极参与各类高能级研发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力争在2025年,使市属国资系统国家级、省级创新载体达到130个,推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城市智算统筹调度平台等一批创新载体,为科研公共服务提供超过1000家次的支持。一体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基础设施配套保障、产业孵化集聚等工作,在延链补链强链固链的过程中,推动国企民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大力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生态共建。
3月18日深圳举行科技创新对接会,见证了国资国企5大科创平台推介及9大项目签约。活动旨在构建协作生态,推动国资国企转型。国企民企合作前景广阔,现场交流积极。近三年市属国企研发投入增长,创新成果显著。市国资委未来将发挥国资优势,推动更多创新载体建设,促进国企民企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