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汽车产业“内卷”难题,工信部规划发展新路径,工信部出手整治“内卷式”竞争,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提及的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指出当前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国际保护主义冲击、国内“内卷式”竞争突出等,同时提出行业企业应把握的四个转变以及工信部推动产业发展的五项举措,还强调了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且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聚焦汽车产业“内卷”难题,工信部规划发展新路径,工信部出手整治“内卷式”竞争,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下,“内卷式”竞争现象已经受到了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

在3月29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发表演讲。他明确指出,工信部将对“内卷式”竞争展开综合整治,同时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辛国斌提到,过去一年,汽车行业面临着外部压力增大、内部挑战增多等复杂严峻的形势。不过,行业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推动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国际层面来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这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内卷式”竞争问题十分突出,而且矿产资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支撑保障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推动解决这些问题,加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辛国斌建议行业企业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转变:

其一,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企业要以质量为先,稳扎稳打、行稳致远,将竞争的重点从单纯的拼价格,转移到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上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二,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变。要强化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合作,加快在电化学、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方面的突破,力争取得更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

其三,从汽车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充分发挥汽车产业的带动效应,加快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各产业之间相互赋能、协同发展。

其四,从单纯出售产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转变。延伸价值链微笑曲线,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让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辛国斌强调,作为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抓紧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完善支持政策,持续巩固和扩大产业竞争优势,扎实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将采取以下五项举措:

一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突破。支持龙头企业发挥牵头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在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车用芯片、大模型等基础技术,新体系电池、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高效混合动力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及轻量化、低风阻等整车设计技术方面的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二是加快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有条件地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的完善,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汽车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支持跨区域协同应用。

三是积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编制新一轮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落实好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政策,加大力度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激发汽车市场的新动能。

四是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的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推广工作,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场景图谱,健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开展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评价标准的研制与应用推广,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商。

五是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改革。加快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汽车生产准入管理改革,修订准入审查技术要求。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当前,整治“内卷式”竞争已经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该概念后,在今年的两会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围绕汽车产业发展展开,指出了产业面临的国际国内问题,辛国斌提出行业企业的四个转变建议和工信部推动产业发展的五项举措,强调了整治“内卷式”竞争的重要性,体现了政府对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与推动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621.html

(0)
EdwardEdward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