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味业“零添加”风波,壹号土猪商标争议,食品商标擦边球还能打多久?

本文聚焦千禾味业零添加酱油、壹号土猪等食品品牌的商标争议事件,结合新出台的食品安全国标,分析企业在商标使用和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风险和行业乱象,同时探讨如何规范行业营销、保障消费者权益。

近日,千禾味业正深陷一场信任危机。其旗下的零添加酱油“千禾0”,本以为是零添加产品的标识,没想到“千禾0”仅仅是个商标。无独有偶,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新国标,更是将千禾味业一以贯之的“零添加”宣传口吻推上了风口浪尖。3月29日,千禾味业客服向南都记者表示,公司会按照新规执行。

与此同时,“壹号土”猪肉也陷入了商标争议的漩涡。涉事公司虽已公开回应,称“确有注册‘壹号土猪’商标”。但广东专利代理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裘晖向南都记者分析指出,“壹号土猪”商标争议的核心在于商标使用与商品实际属性的匹配度,以及组合宣传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误导。“即便该公司部分商标已注册成功,但仍需严格规范使用方式,保证商品品质与宣传一致,否则依然面临法律风险。”

从简爱酸奶包装上“其他没了”被曝光是商标,到“一品牛”肉干、“山里来的土”鸡蛋等产品的出现,品牌在商标上“玩文字游戏”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裘晖看来,“‘千禾0’和‘壹号土’等商标注册是企业宣传的擦边球策略。”她认为,法律需要进一步明确“误导性暗示”的界定标准,加强标准细化,防止企业钻空子。

千禾味业“零添加”风波,壹号土猪商标争议,食品商标擦边球还能打多久?

图为“壹号土猪”第29类注册商标。

裘晖向南都记者进一步表示,壹号食品在宣传中把注册商标“壹号土”与“猪肉”等商品名称直接组合使用,很可能让消费者误以为其产品属于“土猪”等地方品种,或者具有特定品质。这种使用方式可能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七项,即商标“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产生误认”。

此外,商标局曾多次驳回“壹号土猪”文字商标的注册申请,理由是该名称直接描述了商品的品种特点(如土猪),缺乏显著性,且未通过使用获得足够的知名度。尽管“壹号土猪”注册图形商标最终注册成功,但其文字部分仍存在法律争议。

“而且,如果实际销售的猪肉并非地方品种猪,或者不符合消费者对土猪的普遍认知(如散养、传统养殖方式),则可能违反《广告法》第四条(禁止虚假宣传)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侵犯知情权)。”裘晖强调。

二问:注册了商标是否“一劳永逸”?

值得注意的是,壹号食品直到2022年才成功注册“壹号土猪”图形商标。 裘晖表示,“在仅持有‘壹号土’商标时,与‘猪肉’‘鸡’‘鸡蛋’等词组合使用,容易被理解为对商品品质(土猪肉、土鸡、土鸡蛋)的描述,而非单纯商标标识”。经检索,壹号食品也申请注册“壹号土鸡”甚至“壹号土鸡蛋”,均已被驳回,可能违反《商标法》第十一条关于“缺乏显著性”的规定。

千禾味业“零添加”风波,壹号土猪商标争议,食品商标擦边球还能打多久?

千禾味业官方微博封面依旧是“买酱油选0添加”的宣传图。

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这一消息让千禾味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29日,千禾味业客服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公司将按照新规执行,会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持续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味的需求。” 但南都记者发现,千禾味业官方微博封面还是“买酱油选0添加”的宣传图,其官方旗舰店内的“千禾0”系列产品正常在售,且商品名称、详情介绍均保留“零添加”字样。除了“千禾0”系列,店铺内还有logo和商标为“千禾”的普通酱油、蚝油等调味品。

对此,裘晖向南都记者指出,“新国标旨在遏制企业利用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恐慌心理进行模糊宣传,要求企业更透明地标示真实配料。”对于“千禾0”的商标争议,她指出,若企业通过商标设计和宣传用语(如“零添加”)暗示产品特性,但实际未达到宣称标准,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或误导性陈述。

实际上,品牌被指在商标上“玩文字游戏”的案例不在少数。广州市朴诚乳业有限公司“简爱”酸奶被曝包装上的“其他没了”其实是注册商标,此外还有“一品牛”肉干、“山里来的土”鸡蛋等令人啼笑皆非的产品。

千禾味业“零添加”风波,壹号土猪商标争议,食品商标擦边球还能打多久?

图为简爱公布的“其他没了”商标注册证。

南都记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4月2日,简爱酸奶就曾公开发文回应,称“从未隐藏‘其他没了’为商标的事实,同时,‘其他没了’不单单是商标,也是简爱酸奶对‘无添加’酸奶的承诺”。

在裘晖看来,“‘千禾0’和‘壹号土’等商标注册是企业宣传的擦边球策略,相关争议也暴露了食品行业在健康营销中的普遍问题。”她表示,千禾味业和壹号食品均通过商标设计暗示产品特性,如“0”与“零添加”、“土猪”与“散养”,利用消费者对健康、天然的偏好进行营销。

“此类设计依赖消费者对符号的联想,法律需进一步明确‘误导性暗示’的界定标准。”裘晖认为,应加强标准细化,对“零添加”“天然”等概念制定统一标准,避免企业钻空子。未来企业需在合规性与消费者信任之间找到平衡,监管部门需强化执法力度,确保标签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度。同时应提升消费者教育,引导公众关注配料表和检测报告,而非单纯依赖商标或标语。

本文围绕千禾味业零添加酱油、壹号土猪等食品品牌的商标争议事件展开,揭示了企业在商标使用和宣传方面存在的擦边球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风险和行业乱象。强调法律应明确“误导性暗示”的界定标准,企业要平衡合规与消费者信任,监管部门需强化执法,消费者也应提升自身辨别能力,关注产品实质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620.html

(0)
DelilahDelil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