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湖北省图书馆联动楚天书房科技支行分馆举办“京剧发箍DIY体验”活动,将非遗与阅读推广创新融合,文章还通过7岁孩子的感受体现活动意义,最后提及省图书馆未来推动非遗技艺走向百姓生活的计划。
在3月23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湖北省图书馆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该馆与楚天书房科技支行分馆进行联动,共同举办了“京剧发箍DIY体验”活动。这一活动意义非凡,它将非遗与阅读推广进行了创新融合,积极助力非遗资源向基层下沉,努力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文化惠民模式。
活动现场,一位7岁的小女孩涵涵兴奋不已。她满脸得意地跟少儿阅读推广人分享着自己的喜悦:“我奶奶特别爱看京剧,看到电视里的关公戴着威武的帽子,我可羡慕了,没想到今天我也拥有了一个,还是我自己动手做的!而且,今天我还知道了不同身份的人佩戴不同种类的盔头,京剧背后的文化真有意思。”从涵涵的话语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她对此次活动的喜爱,更能看出活动对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次非遗活动走进分馆,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开展,它是湖北省图书馆践行非遗传承保护的有力体现,也是创新“阅读 + 非遗”模式的生动缩影。同时,这也是将资源与分馆、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进行互通共享的有益尝试。展望未来,省图书馆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将持续深化少儿阅读活动资源下沉机制,通过空间赋能、数字联动与社会协作等多种方式,推动典籍中的非遗技艺从专业书架走向百姓生活,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
本文介绍了3月23日湖北省图书馆联动分馆举办“京剧发箍DIY体验”活动,此活动创新融合非遗与阅读推广,通过孩子的反馈展现活动意义,最后表明省图书馆未来将深化资源下沉机制,推动非遗技艺融入百姓生活。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