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考仅剩两个多月,考前压力与日俱增。本文聚焦初三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情感陪伴,助力孩子高效冲刺中考,江苏省心理教育名师芦芳给出了一系列实用建议。
距离中考的脚步愈发临近,仅仅剩下2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个关键节点,考前的压力和紧迫感如潮水般向考生和家长们涌来。那么,初三家长究竟要怎样做好孩子的情感陪伴,帮助孩子高效冲刺中考呢?近日,拥有29年中考冲刺辅导经验的江苏省心理教育名师、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心理教研员芦芳,为家长们揭开了答案的面纱。
告别“过度关注、家庭冲突和不停唠叨”现象
在陪伴孩子备考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以此来保持孩子的情绪稳定。芦芳老师结合多年接触的中考生家庭,指出了三种常见的典型现象。
有些家长在陪伴孩子时,要么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要么过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家长会对家庭其他成员说:“这些你们都不要吃,给孩子吃”。这种言行看似是对孩子的关爱,实际上却在无形之中传递了焦虑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在压力之下,孩子很容易出现动作变形的情况,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
此外,家庭冲突也是中考生家庭常见的焦虑现象之一。家庭成员可能会因为婆媳关系、经济情况等小事产生激烈的冲突,使得家庭氛围发生重大变动。芦芳老师表示:“家庭冲突容易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还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不停唠叨”的问题。像“其他事情不用做,你去学习就好”“你不学也没关系,劳逸结合哦?”“你不要紧张哦?考得好不好都没有关系!”这些话语虽然初衷是好的,但频繁地说出来,很容易将家长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那么,正确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芦芳老师指出:“多微笑、多拥抱,中考生家长要用平常心、常态化的方式对待孩子们。”在中考前的冲刺期,家长要告别“过度关注、家庭冲突和不停唠叨”等焦虑现象,保持孩子情绪稳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成绩稳步提升。
中考前,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实际的帮助
除了做好情感陪伴,中考前家长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芦芳老师从时间管理、后勤保障、饮食习惯及考前准备几个方面,为家长们提供了专业建议。
在时间管理方面,如果遇到孩子晚睡的现象,家长可以温柔地提前提醒孩子早点休息。第二天早晨,家长可以提前10 – 20分钟用拉开窗帘、打开音乐等方式提醒孩子早起,协助孩子完成时间管理,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
家长还应该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帮助孩子减少日常琐事的压力。这有助于孩子保持情绪稳定,进而提升学习成绩。比如,家长可以帮孩子将每门学科的资料整理分类,方便孩子复习使用;帮孩子整理错题本、多买一套学习用品;开窗通风、换洗床上用品,甚至帮忙看护宠物等。同时,考前不要突然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
所有的服务都要渗透心理的技巧。家长要耐心地听孩子倾诉,好好地安抚孩子,正面解决孩子的负面情绪,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例如,当孩子担心考不好怎么办时,家长可以回答:“不管考得怎样,我们都会为你骄傲。”“我们不和别人比,你只管努力,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不会怪你。”
在中考前和中考期间,家长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注意。中考前,家长可以帮孩子提前勘查考试地点,计算路上所需的时间;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同意,可以买“加油旗袍”,若不同意就不要特意准备,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考前家长可以委婉地帮孩子检查考试用品、准考证等,建议采取孩子确认一遍、爸爸妈妈各自再确认一遍的方式;考完后,家长不要询问孩子的考试情况;如果孩子出现复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家长一定要关注到孩子的情绪问题,必要时寻求老师、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
芦芳老师表示:“中考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如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的一次考验。中考之前,每个考生不仅需要知识的准备、能力的训练,更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减少考前焦虑,提高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她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和中考生一条心,同呼吸、共奋斗,最终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
本文围绕中考前两个多月的关键时期,阐述了初三家长陪伴孩子冲刺中考的重要性及方法。芦芳老师指出家长要告别过度关注、家庭冲突和不停唠叨等焦虑现象,保持孩子情绪稳定。同时,还从时间管理、后勤保障、心理支持等方面为家长提供了实际帮助的建议,强调中考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考验,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鼓励家长和孩子携手共进,取得理想成绩。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