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NASA公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到的罕见宇宙现象“爱因斯坦环”,介绍了“爱因斯坦环”的组成、形成原理,以及相关的“引力透镜效应”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联系,还提及该“爱因斯坦环”是由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相关调查拍到,该调查旨在追踪星系团演化。
3月29日有消息传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3月27日对外公布了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宇宙现象,它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做“爱因斯坦环(Einstein ring)”。
乍一看,“爱因斯坦环”仿佛是一个形状怪异的单一星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它是由两个相隔非常遥远的星系共同组成的。在图像的中心位置,是前景中的星系。而更远的背景星系则好似围绕着更近的星系旋转,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环形结构。
NASA介绍说,当来自一个遥远物体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绕过另一个稍微靠近且质量更大的物体时,光线会因为该物体的引力而发生弯曲,这时就会产生“爱因斯坦环”现象。一般来说,这种光线弯曲的效应在局部范围内非常微弱,几乎难以察觉。但当涉及到巨大的天文尺度时,比如当一个星系的光线被另一个星系或星系团弯曲时,这种效应有时就会变得明显可见。
这种神奇的现象所运用的技术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而它实际上就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种体现。爱因斯坦认为,时空是构成宇宙结构的时空融合,它会在物体质量的周围发生弯曲,而这种弯曲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引力。图中所展示的对象,一个椭圆星系被螺旋星系所包裹,就成为了“研究那些无法用其他方式看到的暗弱遥远星系的理想实验室”。
从NASA的公告中我们还了解到,这个神秘的爱因斯坦环是由比利时列日大学的“强引力透镜和星系团演化(SLICE)调查”拍摄到的。据NASA透露,该调查由一支专业的天文学家团队领导,他们的目标是“追踪八亿年的星系团演化”。
本文围绕NASA公布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到的“爱因斯坦环”展开,详细介绍了“爱因斯坦环”的外观、形成原理以及相关的“引力透镜效应”与广义相对论的关系,同时说明了该“爱因斯坦环”的拍摄来源及相关调查的目标,让我们对这一罕见宇宙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