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之约”:以爱之名,守护高龄独居老人,创新“窗帘之约”,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

“窗帘之约”这一关爱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的行动,介绍了其具体形式、实施情况,还提及了智能版“窗帘之约”的创新方式,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及需注意的问题。

央广网北京3月2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你是否听说过“窗帘之约”呢?这其实是志愿者们与社区高龄独居老人之间的一场温暖约定。在小区里,那些独居、高龄等特殊老人的家中会安装特别的窗帘,社区志愿者每天都会进行巡检,以此确保老人们的安全。那么,未来怎样才能让“窗帘之约”的这份温暖更好地传递下去?又会有哪些智能版的“窗帘之约”出现呢?

“窗帘之约”:以爱之名,守护高龄独居老人,创新“窗帘之约”,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

魏瑞兰今年已经88岁了,自从老伴去世后,她一直独自居住。当她家中装上这款特别的窗帘时,就意味着她正式加入了“窗帘之约”,成为了社区志愿者重点帮扶的对象。

魏瑞兰感慨地说:“以前我觉得自己还能动,就不想麻烦人家来帮忙。但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太好了,子女又不在身边。我跟儿子说了这个事儿,儿子说这是好事,这样他自己放心了,我们这些在外面的儿女也都能放心了。”

社区的“暖宝”幸福驿站的志愿者们以“窗帘”作为爱心纽带,持久地关心着这些独居老人,同时又适度地介入他们的生活,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心。自从“窗帘之约”行动开展以来,恒通小区里签约的老人们都得到了“好阿姨”们的悉心关照。

“窗帘之约”:以爱之名,守护高龄独居老人,创新“窗帘之约”,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

微网格员杜粉蝶说道:“安装窗帘是我们和老人家的约定,如果老人家把窗帘拉开了,就证明他们平安。我们这些微网格员都在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们。”

“窗帘之约”:以爱之名,守护高龄独居老人,创新“窗帘之约”,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

在山西太原杏花岭区,与社区志愿者有“窗帘之约”的高龄独居老人超过了400名,这个温暖的约定已经守护了老人们1400多个日夜。志愿者张建中介绍说,“窗帘行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在征求老人及其家人同意后,会在老人家中窗户显眼的地方贴上“窗帘行动”标识。最近,张建中又把关注点放在了住在高层的老人身上。

张建中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住在高层的老人,我搞了‘云陪伴’,其实就是利用监控和呼叫器。去年迎春社区有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老人在家里招手让志愿者进去,我们及时赶到,给他儿子打了电话,还拨打了120,及时把老人送进了医院。”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窗帘之约”已经有了智能版。在安徽,相关部门利用智能电表捕捉居家老人的用电波动,以此识别老人的生活是否出现异常;还有一些地区建立了能源大数据中心,探索构建独居老人居家状态识别模型,以便及时预警老人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窗帘之约”的这些创新,反映出基层治理在改革和创新方面的智慧,未来可以持续推进和完善,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马亮介绍:“在关爱独居老人方面,无论是人工巡查还是智能监测,目的都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精准地识别老年人的安全需求,同时也让老年人得到必要的尊重。随着智能技术的普及,有很多创新的可能性。比如,通过监测老年人用水、用电的数据,如果明显低于常态的平均情况,就意味着老年人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还有一些社区设置了相关门禁,如果老年人在家居住,长时间不出门,就会触发相关预警。诸如此类的创新,都是希望通过相关的数据采集和智能研判,帮助社区工作者及时准确地识别老年人的需求,并进行响应。”

不过,马亮也提醒道,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关注如何确保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

马亮表示:“要避免侵犯老年人的个人隐私,甚至带来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在使用智能技术的时候,不是说用技术取代人工,而是在使用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基层工作者的聪明才智。智能技术更多的是识别问题,而真正去解决问题和保障老年人的安全,还是需要社区工作者。”

本文介绍了“窗帘之约”这一关爱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的行动,包括其实施方式和取得的成效,还提及了智能版“窗帘之约”的创新举措。专家认为“窗帘之约”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未来可继续完善,但在应用新技术时要注意保护老人隐私,发挥基层工作者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597.html

(0)
DelilahDelil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