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锡马拉松争议看国内路跑产业的成长烦恼 一场马拉松引发的思考:肖像权、商业利益与赛事公平

本文围绕3月23日无锡马拉松展开,先是因一对亲密男女选手的视频引发争议,探讨了拍摄视频是否侵犯肖像权的问题。接着介绍了国内马拉松赛事摄影产业情况,包括官方摄影收费、“野摄影”等现象,同时指出赛事存在代拍、肖像权滥用、黄牛代报名、跑者作弊等乱象,最后提出主办方需提升服务质量和舆论监管能力,找到赛事商业化与参与者权益的平衡点。

3月23日,备受跑者关注的无锡马拉松如期鸣枪开跑。在国内路跑赛事扎堆举办的3月,这场赛事起初并未引起太多的讨论。然而,一则短视频的意外流出,瞬间将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名参赛者在拍摄比赛画面时,不经意间将一对举止亲密的男女选手收入镜头。由于两人从面容上看年龄差距较为明显,这段视频内容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据红星新闻报道,视频拍摄者小张事后主动选择隐藏了该视频。他表示自己并不认识视频中的男女,而且截至目前,当事人也并未与他取得联系。尽管视频已经下架,但来自摄影机构的更多照片却不断流出,网络上关于当事人身份的猜测和讨论也愈发激烈。其中一家摄影机构称,他们正在等待组委会的通知,若组委会要求删除,会立即将照片在公开渠道下架。

除了大众的八卦心理外,此次事件还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小张拍摄的视频是否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摄影机构在此次事件中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从无锡马拉松争议看国内路跑产业的成长烦恼 一场马拉松引发的思考:肖像权、商业利益与赛事公平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从一位专业律师处了解到,马拉松赛事作为在公开场合举行的活动,参赛者的行为本身具有公共属性,一般情况下拍摄者不构成侵权。但如果其他网友基于原视频进行二次创作,且其中包含不实信息和恶意揣测,就可能涉及对当事人名誉权的侵害。

上海兰迪(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筝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也给出了专业解读。她认为,虽然公共场所具有开放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在其中完全丧失隐私权或肖像权。根据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未经许可不得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除非属于新闻报道、公共安全等法定例外情形。同时,第1032条强调,即便在公共场所,某些具有私密性的行为,如亲昵举动、私人谈话等,依旧受到隐私权的保护。

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据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从2014年的51场急剧增长到2019年的1828场,短短5年时间,数量增长超过30倍。随着赛事的增多,赛事摄影也随之成为了热门的衍生产业。

从赛事级别来看,无锡马拉松属于世界田联金标赛事、中国田协A1类认证赛事。这类级别的马拉松赛事通常会配备专业的赛事官方摄影师。官方摄影师会在赛段的不同地点为跑者按下快门,跑者在赛后可以在官方平台查看照片。不过,跑者查看的照片上会带有水印,如果跑者对照片满意,可以选择购买无水印版本的照片留作纪念。

以级别更高的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上海马拉松为例,2024年上海马拉松一张照片的下载价格是30元人民币。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部分跑者对收费和照片质量表示出了不满。

从无锡马拉松争议看国内路跑产业的成长烦恼 一场马拉松引发的思考:肖像权、商业利益与赛事公平 图片来源:上马网

参加过国外多场大满贯马拉松赛事的资深跑者Lizzy向界面新闻透露:“在海外的大满贯马拉松赛事中,一张照片收费折合成人民币两百元上下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相比之下,国内的这个价格并不算贵。不过,国内路跑运动刚刚起步,部分跑者还没有在这方面形成消费习惯。而且一些官方摄影师的水平有限,很难让跑者满意。”

但跑者对于照片留念的需求依然存在。于是,不少人退而求其次,选择“野摄影”,也就是请非官方摄影师在赛道之外为自己拍摄照片。此外,界面新闻在闲鱼平台上发现,还有部分自称持证摄影师在出售摄影服务。由于持有证件,他们可以在赛道内更好的摄影点位拍摄照片,而且给出的价格比官方更低。

另外,一些跑步自媒体在路跑赛事举行时,也会选择赛道外的天桥、拐弯点等点位大量拍摄照片。虽然跑者很难通过号码牌在海量图片中快速定位自己的照片,但这些平台的照片大多是免费的,因此吸引了不少跑者的关注。跑者获得了免费照片,自媒体平台则收获了流量。

然而,这种现象又暴露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持证摄影师“接私活”无疑损害了赛事主办方的商业权益。免费提供照片的机构虽然并不以此直接谋利,但借此进行引流。同时,由于大量照片是在赛道外拍摄的,很多跑者并不知道自己被拍摄,这其中可能存在肖像权争议。而当这些公开照片被二次传播时,后续还存在潜在的名誉权纠纷风险。

代拍和肖像权滥用还只是马拉松赛事乱象的冰山一角。当赛事规模快速扩张时,在利益的驱使下,黄牛代报名、代跑作弊等灰色生意也逐渐出现在跑者们的视野中。

从无锡马拉松争议看国内路跑产业的成长烦恼 一场马拉松引发的思考:肖像权、商业利益与赛事公平

界面新闻记者在闲鱼平台上用“北京半马”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页面显示出大量售卖比赛名额的卖家。关联度最高的商家标价2499元,截至发稿已有超140人咨询该产品。同样的情况在去年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举行时也曾出现。由于中签跑者检录时需通过身份证和人脸识别,这些卖家大多出售的是所谓“赞助商名额”。北马组委会就此多次发布公告,提醒跑者相关名额营销活动要认准赞助商矩阵内的品牌官方账号及北京马拉松官方公众号。

跑者作弊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部分跑者为了追求好成绩,不惜通过佩戴他人芯片、抄近道等方式伪造完赛成绩。不难发现,国内马拉松赛事主办方对于作弊、报名作假等破坏赛事公平秩序问题的处理态度非常积极主动,几乎都会在第一时间对网友关切进行回应并作出相应处罚。出于维护比赛环境的考虑,这些处罚的力度都相当重。以2023年北京半马为例,互换号码布和计时芯片的作弊行为被查实后,被举报的两名选手受到了终身禁止参加北京半程马拉松的处罚。

但对于赛道外的代拍、二创炒作等商业行为,主要精力放在赛事执行上的主办方处理经验相对不足。界面新闻注意到,现行的《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对于代拍、照片和视频二次传播问题还没有针对性的条款。新规则的制定或许能促进马拉松摄影更合规地发展。另外,主办方还可以考虑在未来的参赛协议中加入个人信息使用的相关条款,明确赛事方、拍摄者、传播平台三方的责任。

中国路跑产业目前仍在高速前进,各地都在借助马拉松赛事努力打造城市名片。然而,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赛事的服务质量和舆论监管能力显然需要同步提升,以便在赛事商业化与参与者权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本文以无锡马拉松上的亲密视频争议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国内马拉松赛事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肖像权纠纷、赛事摄影产业乱象、黄牛代报名、跑者作弊等。指出主办方在处理赛道外商业行为方面经验不足,相关管理办法也存在缺失。强调中国路跑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和舆论监管能力,以平衡赛事商业化与参与者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342.html

(0)
GaietyGaie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