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于3月21日离开新西兰,前往罗斯海开展“海洋暗生态系统”科学考察,这是中国首次在南半球秋季前往南大洋进行科考,还介绍了此次考察的队员构成、研究内容以及重要意义。
3月21日,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征程中,“雪龙2”号毅然离开新西兰,朝着罗斯海进发,即将开展一场关于“海洋暗生态系统”的科学考察。值得一提的是,这可是中国首次选择在南半球秋季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前往南大洋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当南半球进入秋季,南大洋呈现出与夏季截然不同的景象。由于黑夜逐渐变长,海冰开始生成,这里的光照变得十分微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这9个国家的91名考察队员,肩负着重要的科研使命,齐聚罗斯海。他们将围绕“黑暗季节”里海 – 冰 – 气相互作用、生态系统过程、生物种群生存策略以及碳埋藏等多个关键方面,展开现场观测和实验工作。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副领队、首席科学家何剑锋介绍道,目前在国际上,关于南大洋夏季的调查资料相对比较丰富,然而对于其他季节的调查资料却极为匮乏,即便是像罗斯海这样的传统调查海域也是如此。本次调查聚焦于南大洋“黑暗季节”生态系统过程和碳埋藏等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引领南极边缘海暗生态系统相关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国极地科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雪龙2”号于3月21日离开新西兰前往罗斯海开展“海洋暗生态系统”考察,这是中国首次在南半球秋季进行此类考察。来自9个国家的91名队员将围绕“黑暗季节”的多个方面展开研究。此次考察针对南大洋其他季节资料匮乏的现状,聚焦关键科学问题,有望引领相关研究并提升中国极地科考国际影响力。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