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巾帼标兵”王攀:物资管理的智慧领航者

首钢矿业公司物资公司物资管理室仓储管理员王攀的工作事迹。她通过优化库存结构、盘活积压物资、提高周转效率等一系列举措,为公司的物资管理带来了显著的改变。文中介绍了她设计物资管控网络体系图、开展物资管理规范化整治、解决库存资金占用难题、精简库房等工作成果,展现了她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让物料各归其位的职业信念。

在首钢矿业公司的物资管理领域,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她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矿区的每一座库房、每一处角落,对各类物资的盘点轻车熟路;她自如地穿梭在高过头顶的货架之间,精准无误地核对备件信息;她也会安静地驻足于会议室内的办公桌前,仔细认真地分析着数据方案。她,就是首钢“巾帼标兵”——首钢矿业公司物资公司物资管理室仓储管理员王攀。

王攀主要负责仓储管理业务。在这个岗位上,她致力于通过不断优化库存结构,将积压的物资盘活,进而提高物资的周转效率,为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走进物资公司办公楼208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那张格外醒目的《物资管控网络体系图》。这张意义非凡的图正是由王攀牵头设计的。它将7个厂矿单位共35个作业区的库存资金、库存周转、库龄占比等重要指标数据进行集成可视化处理,成为了基层物资管理工作的“导航仪”,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方向。

过去,车间库房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科学的标准。面对生产形式多样、库存规模不同、物资需求分散的复杂情况,王攀毅然投身于“定标准、建机制”的工作中。她带领团队开展全域调研,那段时间里,白天她蹲守在车间,仔细记录物料的流转规律;晚上则进行建模分析数据。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七点半少年”,因为她总是上午七点半就来到单位,晚上七点半才离开。

根据详实的调研数据,仓储专业面向各家单位开展了物资管理规范化大整治活动。明确了三级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将工作标准固化下来,量化检查频次,并实施车间承包制,逐级把人员纳入管理体系。通过这些举措,各级负责人的观念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担当”,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车间物资管理有了标准,各项工作的落地执行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如何降低库存资金占用一直是王攀和同事们面临的难题。王攀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物资管理不能一刀切,要像中医把脉一样找准症结。”她强调不能存在“重保供、轻管控”的思想,要用有限的资金存储最有用的物资,从而实现物资的稳定供应和高效周转。

有一次,同事向王攀反映:“攀姐,原二马干选产线拆机的磁滚筒积压在库房很长时间了,目前也没法用,怎么办?”王攀果断回应:“走,去现场!”她带着技术手册到现场比对参数,还与大石河铁矿、相关部门联合论证,最终通过改造轴承底座,单次就盘活了积压库存15万元。

依靠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王攀带领团队加大了厂内、厂际长库龄物资的调剂力度。经过努力,一年以上库存资金占比降低了15.3%。

在专题会上,王攀的汇报总是充满了“硬指标”:法人单位长库龄物资累计盘活569万元,笸箩库周转达到39天,推行寄售模式月均节约资金占用642万元。这些令人瞩目的数字背后,是她每月跟踪10个核算组织、17个资金单元,梳理50多份数据报表的辛勤付出和扎实功夫。

矿业公司车间点位众多,为了方便取存物资,基层单位存在就地设临时库的情况。临时库虽然与施工点相连,取用方便,但管理缺失,不符合规范要求。涉及7家厂矿单位、35个作业区,如果全部摸排完会耗费很长时间。但王攀深知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啃下这块“硬骨头”。

王攀认为:“库房整合精简不是做减法,而是做乘法。”她带队用两周时间深入基层排查,采取“见门必进、见锁就开”的方式,直击问题“要害”,确认了227个现场库房和存储点位。公司以她的核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合并同类项、划定安全存储区,优化区域布局,最终消减了48个库房,库房数量得到进一步精简。

翻开王攀的工作笔记,扉页上写着:“问题在现场,答案在脚下。”当记者问及她的职业信念时,她指着库房里井然有序的货架,微笑着说:“让每项物料都有归宿,就是我们仓储人的价值。”

首钢矿业公司物资管理室仓储管理员王攀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卓越表现。她通过设计物资管控网络体系图、开展规范化整治、盘活积压物资、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精简库房等一系列工作,展现出了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仓储人的价值,让每项物料都有了归宿,为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663.html

(0)
GaietyGaie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