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孕期女性如何科学饮食展开,重点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对孕期不同阶段粮谷类及薯类食物的摄入建议,阐述了粗细搭配饮食的好处、粗粮和细粮的种类,还给出了科学做到“粗细搭配”的具体方法,包括添加比例、烹饪方式以及控糖建议等内容。
当得知腹中孕育着一个新生命时,准妈妈们总会格外关注自己的饮食,心里不免会问:怀孕了,怎么吃才能让自己和宝宝都健康呢?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备孕以及孕早中期的妇女,每天应当摄入200 – 250克的粮谷类食物。而到了孕晚期,这个摄入量要增加到225 – 275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粮谷类食物中,全谷物和杂豆的占比不能少于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孕早期每天要摄入50克薯类,到了孕中晚期则要增加到75克。
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好处可不少。它能够促进肠道健康,就像给肠道请了一位“清道夫”,帮助清理肠道内的垃圾;还能为身体补充各种营养素,让准妈妈和宝宝都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并且有助于降低患上慢性病的风险。对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机体代谢发生变化的妊娠期妇女来说,将粗粮和细粮搭配着吃,更有利于获取身体必需的营养素。同时,这种搭配方式还能帮助控制血糖,让准妈妈实现适宜的体重增长,避免体重过度增加带来的健康问题。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科学地做到“粗细搭配”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粗粮和细粮。
未经过细化加工、保留了较多原始成分的就是粗粮,它主要包括全谷物、杂豆和薯类。
全谷物有很多种类,比如小米、糙米、玉米、燕麦、荞麦、高粱、藜麦、薏米等。这些全谷物就像是一个个营养宝库,包含了谷物中全部的天然营养成分,像各类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植物化学物等。
杂豆类则有绿豆、红豆、芸豆等,它们同样富含营养。
薯类包含红薯、紫薯、土豆、山药、芋头等。这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与粗粮相对应的“细粮”,指的是经过精细加工的精米、白面等。细粮的消化吸收率较高,在我国居民的日常膳食中,是经济又重要的能量来源。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科学“粗细搭配”的具体方法:
1、添加比例: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由于粗粮中淀粉和膳食纤维的含量较高,如果一下子把主食全都换成粗粮,突然增加的膳食纤维会给胃肠道带来较大的消化负担,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所以,建议准妈妈们从较小的比例开始添加粗粮,例如用2 – 3份大米搭配1份粗粮。等身体逐渐适应了这个比例之后,再根据自身的消化能力和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粗粮的占比,通常粗粮占主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对于妊娠早期早孕反应较为严重的孕妇来说,她们的肠胃比较敏感,建议选用易消化的精致米面搭配薯类,这样可以确保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从而维持身体的能量供给。
2、烹饪方式:做足准备,保留风味
杂粮米、杂豆类的口感相对粗糙,和白米饭相比,它们更不容易煮熟。因此,在烹饪这些粗粮时,需要提前浸泡2小时左右,并且在煮制的时候多放一些水,这样有助于改善整体口感,让粗粮吃起来更加软糯可口。
同时,在烹饪过程中,建议少放或不额外添加糖和油。这样做既能更好地保留杂粮的营养价值,又能维持食物原本的风味,让准妈妈品尝到粗粮最纯粹的味道。
3、控糖小建议
对于有血糖控制需求的准妈妈来说,选择整粒的谷物会比打成粉状或糊状的食物更有利于血糖的平稳。因为红心红薯和性状较黏的玉米容易使血糖升高,所以建议这类准妈妈选用杂粮饭等全谷物作为主食。
在选购谷薯类食品时,准妈妈们要多留个心眼,建议关注产品的配料表等信息。例如,在选购荞麦面时,应挑选配料信息中荞麦粉含量较高的产品;选购全麦面包时,则要注意查看白砂糖的添加量,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产品。
需要提醒的是,不同的人对不同食物的消化能力和血糖反应存在差异,准妈妈们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如果在饮食方面有疑问或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必要时可以找医生和营养师进行进一步的个体化指导。
本文详细介绍了孕期女性的科学饮食方法,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给出了不同孕期粮谷类和薯类的摄入建议,强调了粗细搭配饮食的好处,并从添加比例、烹饪方式和控糖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粗细搭配”方法,旨在为准妈妈们提供全面、实用的饮食指导,帮助她们在孕期保持健康的饮食状态。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