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误搬文物到专项整改,万州文物保护之路

重庆市万州区检察官巡察文物保护单位的缘由及后续一系列文物保护举措。起因是游客误搬寺庙文物,检察官深入调查发现古建筑存在诸多问题,推动专项整改,并建立联络点常态化开展“检察+”文物保护实践。

在重庆市万州区,一些文物保护单位总会定期迎来几位身着制服的特殊“访客”。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寻幽探古游客,而是前来进行例行巡察的检察官。

那么,检察官为何要到这些地方巡察呢?这还得从一年前的一件事说起。

2024年3月,万州居民程某与朋友前往万州区罗田镇踏青赏春。当他们来到当地一座无人看管的寺庙时,程某发现庙里有一些好看的“石头”。由于程某平时喜欢收集奇石,便“顺手”搬走了几块。然而,第二天程某和朋友就被公安机关抓获了。原来,他们搬走的那些所谓“石头”,其实是寺庙的石柱础、磨磐石和石锁。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程某和朋友的行为涉嫌盗窃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将案件移送到了万州区检察院。考虑到程某和朋友犯罪情节轻微,且自愿认罪悔罪并主动退回了文物,万州区检察院对二人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但程某在接受讯问时说的一句话,却深深印在了万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柯文俊的脑海中。程某说:“那个寺庙杂草丛生,我还以为已经被废弃了呢。”

文物保护单位怎么会被误认为是荒废建筑呢?柯文俊决定亲自到现场一探究竟。当他到达现场后,看到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庙宇,墙体已经倾斜,屋顶还漏着雨,庙里还堆放着一些破旧的家具和废弃的农具。柯文俊心想:“这座寺庙如此,其他古建筑又是什么情况呢?”于是,万州区检察院与区文旅委一同为辖区内的20处古建筑进行了全面“体检”。检查结果令人担忧,其中8座古建筑存在木质结构损坏、建筑墙体风化以及消防设备缺失或超过使用期限等问题。检察院随即向区文旅委发出了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开展专项整改工作。在整改过程中,采用榫卯工艺修复梁柱,用青砖灰瓦重现古建筑的古韵,还将消防管网埋入地下。

到2024年底,古建筑保护专项整改工作顺利完成。此后,万州区检察院又和文旅、环保等部门达成了共识。他们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州天生城遗址公园建立了“长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联络点”,常态化开展“检察 +”文物保护实践。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动宣传等机制,有效预防和惩治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趣味性、互动性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宣传活动,提升公民保护文物的法治意识。

在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向氏民居,负责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变化很明显,以前这里到处都堆放着杂物,现在全部清理干净了,还张贴了‘爱护古迹’‘禁止用火’等宣传提示。”

本文围绕万州区检察官巡察文物保护单位展开,从游客误搬文物事件切入,展现了检察官对文物保护的重视。通过实地调查、推动专项整改以及建立常态化保护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改善了古建筑的保护状况,提升了公民保护文物的意识,体现了多部门协作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973.html

(0)
DelilahDelil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