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总工会自去年2月构建就业招聘服务体系以来,通过多种创新举措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包括打造特色品牌、建设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模式等,取得了惠及大量人员、提升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就业率等显著成效。
记者近日了解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总工会自去年2月起,积极构建起“政府主导、工会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就业招聘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推动下,通过“线上 + 线下”双轨并行的模式,精心打造出“文化市集 + 就业服务”这一特色品牌。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一举措成效显著,惠及来武务工人员和各类技能人才达到3.2万人次,有力带动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就业率提升了12%。
为了更好地服务就业群体,武进区总工会积极整合区人社局等多部门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常州市首个外来务工人员专属就业驿站工会服务阵地。这个阵地可不简单,它构建起了“一站式”工会就业服务平台,打造出集就业帮扶、技能提升、法律咨询、维权保障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会服务平台,形成了“政策咨询 – 技能培训 – 岗位对接 – 权益保障”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在创新模式方面,武进区总工会展现出了独特的智慧。他们首创“文化市集 + 就业服务”融合场景,精心打造“就业大集市”。在这个集市上,设置了书法名家写春联、非遗美学展示、中医义诊等20余个特色摊位。通过将政策咨询、职业介绍与民俗体验有机结合,同步开展岗位推介、政策解读等就业服务,成功让就业服务从“单向输出”转变为“双向互动”。
同时,武进区总工会还举办了“工会帮你来就业”专场招聘会。建立“线上 + 线下”联动机制,实现岗位发布、简历投递、在线面试“一网通办”。在招聘会现场,设立了“多部门联合服务窗口”,集中办理法律援助、政策宣传、业务办理等多项业务。还特别设置了“直播带岗”专区,企业HR化身主播介绍岗位亮点,累计吸引3.2万人次观看,实现就业服务从“碎片化”向“全链条”的智能升级。
此外,武进区总工会推出“就业服务 + 生活关怀”双轨服务机制。为来武外来务工人员开设“技能提升专班”,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就业驿站工会服务阵地实行“365天不打烊”运营,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提供岗位查询、证明打印等便捷服务。并且建立“一人一档”就业服务台账,提供个性化职业规划,为武进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本文详细介绍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总工会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通过构建就业招聘服务体系、打造特色品牌、建设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模式以及推出双轨服务机制等,不仅惠及了大量来武务工人员和技能人才,提升了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就业率,还为武进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