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引擎:新技术、新业态与未来潜力,创新消费场景,开拓消费蓝海——消费增长新路径

本文聚焦国家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探讨了接下来消费领域发力的主要方向,包括新技术牵引的消费增长点、传统消费领域的业态融合创新,以及面向未来的服务消费短板补齐等方面,并分析了这些举措对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今年,“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排在政府重点任务的首位。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了30项具体措施,精准针对影响消费的“痛点”。无论是人们的“钱袋子”、市场上的商品服务、消费环境,还是不合理的消费限制政策,方案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让人们能够放心消费,充分激发消费潜力。那么,接下来哪些消费领域将成为发力的主要方向呢?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方案中提到的消费增长点。

要提振消费,就需要激发大家的消费热情。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是一个重要途径。在近日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多次提及通过新技术牵引培育出的消费增长点,指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推广将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下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去看看那些令人惊喜的新产品,说不定能勾起你的消费欲望。

消费新引擎:新技术、新业态与未来潜力,创新消费场景,开拓消费蓝海——消费增长新路径

深圳一家科技企业开发的小猫造型送餐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送餐机器人大家并不陌生,但这只“小猫”比以往的送餐机器人功能更强大。当你摸它的耳朵时,它会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原来,产品设计者为这款小猫机器人接入了最新的AI智能软件,赋予它一个强大的AI大脑,使其能够即时感知人类情绪并积极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自然也增强了他们的消费意愿。用新技术升级后,这款送餐机器人今年的订单同比增长了300%。“人工智能 + 消费”的新赛道,正是此次《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的主要消费增长点之一。

此外,方案中提到要“加力扩围”的以旧换新政策,涉及扩大覆盖面的新产品,主要是一些用新技术进行了升级换代的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绿色家电等。显然,这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更高的消费需求,从而带动更多消费和技术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王微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核心是要持续促进大宗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更好向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这是以旧换新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

消费新引擎:新技术、新业态与未来潜力,创新消费场景,开拓消费蓝海——消费增长新路径

好的政策带来了显著成效。从今年1月政策落地截至3月中旬,全国已有4100多万消费者申请了5100万件的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以新技术为引领,不仅能推动产品优化升级,还能创造出新的消费品类,带来全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旅游场景中,游客身着酷似“机械装甲”的外骨骼机器人设备,背着行李大踏步地登山。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自身只有3斤多重,却能帮人承担近30斤的负重。有了它,以后登山徒步再也不用为背着沉重的行李发愁了。像这样全新研发出来、契合消费者新需求的高科技产品还有很多。例如本次方案中提出要进行推广的脑机接口,这是一款能帮助残障人士改善生活、带有些科幻色彩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已经参与了临床项目,并且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立项,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发布了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五年规划方案。新技术带来的新产品,满足了人们更多的需求,提升了生活品质,消费者自然愿意为其买单。消费被拉动,又能为企业和产业注入新活力,带动其更好的发展,形成消费和科技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

消费新引擎:新技术、新业态与未来潜力,创新消费场景,开拓消费蓝海——消费增长新路径

王微指出:“这些新技术推动的新消费,不光是要带动消费,还要带动大量投资,消费的增长和投资的增长会形成一系列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以上的新消费增长点,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也给高质量发展注入比较大的新动能。”

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不仅要聚焦于新技术、新产品,对于传统的消费领域,也要在原有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消费者更多元化的需求,延长消费链条,提升消费体验,以培育更多消费增长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王微表示:“这跟消费者对消费品质的新想法有关系,他们需要在消费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才有可能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所以这种更加便利、更加多的体验所创造的情绪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讲更加重要。”

消费新引擎:新技术、新业态与未来潜力,创新消费场景,开拓消费蓝海——消费增长新路径

文化旅游类消费在业态融合、创新消费场景方面表现突出。今年的电影春节档,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一系列优质国产影片的带动下十分火爆。各地推出了“跟着电影品美食”的活动,消费者在餐饮商户消费满额后可以获赠观影立减券,在购买电影票后也可以获得美食满减券,餐饮和电影互相带动,消费市场活力满满。近两年,以小商品闻名世界的义乌,推出了“购物 + 旅游”的融合线路,让买货的老板顺道体验江南风情,让游客顺道去商贸城寻找商机,这种既做生意又旅游的消费体验十分新鲜。而当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活动与旅游业相融合时,更能吸引消费者。例如3月25日在杭州举办的国足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预计有6万多名球迷到场观赛,其中六成以上是外地球迷。杭州这两天的酒店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00%,当地旅游业也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和足球相关的消费套餐。显然,用心考虑消费者需求,创新消费场景、进行业态融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呈几何式增长的效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郭春丽表示:“判定业态融合的方向是否合理,一个重要标准是它是否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堆积,融合中能产生‘1 + 1>2’的效果,开发出新的业态,而且是长期可持续盈利的。”

消费新引擎:新技术、新业态与未来潜力,创新消费场景,开拓消费蓝海——消费增长新路径

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我们既要关注当下需求,更要面向长远的未来。在我国,有一些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市场供给明显不足的服务消费领域,急需补齐短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王微预测:“在‘十四五’末期,中国服务消费的比重有可能超过50%,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国家消费最主要的增量来自于服务消费,一方面是传统的生活型服务提质发展,老百姓对这些需求有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对于发展型、体验型、享受型的服务消费会来得更多。”

银发经济就是一个典型的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相比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银发经济市场供给还远远不够,有着巨大潜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有望达30万亿元。郭春丽指出:“对于养老和托育,我们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供给不足,一个是供给总量不足,一个是结构错配,比如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总体来说总量不足,结构错配。下一步,围绕‘一老一小’的养老和托育,更好地提供相关服务是大的方向。”

消费新引擎:新技术、新业态与未来潜力,创新消费场景,开拓消费蓝海——消费增长新路径

此次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全社会适老化改造,支持地方试点探索、整体推进多层建筑加装电梯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目前,我国的银发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从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到高端养老需求,都有很大提升。比如广受老年人好评的银发旅游专列,正在不断扩大规模,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2月,商务部宣布,计划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线路多样、主题丰富、服务全面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商务部研究院现代供应链研究所所长林梦表示:“把银发旅游和金融、保险、交通、医疗产业形成融合,打造以银发经济为核心产业发展的生态。”

消费新引擎:新技术、新业态与未来潜力,创新消费场景,开拓消费蓝海——消费增长新路径

再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的冰雪经济,产业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700亿元,但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数据显示,2023 – 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4.3亿人次;2024 – 2025冰雪季,这一数据有望达到5.2亿人次。

用先进科技解锁新产品,让消费更高级更舒心;用业态融合创新消费模式,让消费更新鲜更多元;面向未来补齐消费短板、开拓蓝海经济,让消费增长更长远更强劲。这是一套提振消费的有力“组合拳”,好政策已经到位,落地更需踏实细致。郭春丽表示:“以消费升级带动生产优化、生产升级,最终打通我们国民经济循环,促进我们供需有效匹配,使我们在结构优化中来促进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动力源。”

除了培育消费增长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还在多个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方面给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比如增加居民收入让大家的钱包鼓起来、消费时更有底气;改善消费环境让大家消费体验更好;完善消费设施让消费变得更便捷等等。这一系列举措组成的政策“组合拳”,有望推动消费市场更加繁荣,让百姓从中受益,也为企业创造多重增长机遇,进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围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介绍了通过新技术牵引培育消费增长点、传统消费领域业态融合创新以及面向未来补齐服务消费短板等方面的举措,这些举措将激发消费潜力,形成消费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推动消费市场繁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同时,方案还在多方面保障消费者权益,让百姓和企业都能从中受益。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629.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