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家医保局于 4 月 2 日发布的“医保购药的六要六不要”展开,详细介绍了具体内容,解释了追溯码的作用和规定,以及公众发现回流药的处理办法和空药盒的处置要求。
在 4 月 2 日,国家医保局通过其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重要消息——“医保购药的六要六不要”。这一指南旨在指导广大居民巧妙运用追溯码,避免成为回流药的“接盘侠”。
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这“六要六不要”:
第一,要购买包装上带有追溯码的药品,坚决不买没有追溯码的药。追溯码就如同药品的“身份证”,每一盒药的追溯码都是独一无二的,与其他药品,哪怕是同品牌同规格的其他小盒药品的追溯码都不相同。
第二,在结算药款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售药人员扫描所购药盒上的追溯码,而不要让其扫描其他药品的追溯码。因为根据规定,2026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销售的药品都必须实现追溯码全覆盖(不过住院拆零服用的药品、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目前暂时没有要求使用追溯码)。一旦追溯码被扫码销售,相关数据就会进入国家医保局数据库。如果售药人员刻意扫其他药品的追溯码,或者故意不扫追溯码,那么售出的药很可能存在问题,可能是在试图掩盖二次销售的痕迹。
第三,要主动索取小票。这张小票可不能小看,它可能关系到你上千元的赔偿权益,所以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第四,要使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 对药品追溯码进行验码,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不会成为回流药的受害者。
第五,一旦发现自己购买到回流药,要坚决进行索赔,不能疏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六,使用完药物后,要毁掉空药盒,确保追溯码被撕毁,绝对不要将自己的药盒或药品出售给药贩子。
另外,2026 年起,国家要求售药的小票或发票上要标注追溯码。这样做的目的是,后续一旦发现问题,公众能够保留证据,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公众发现买到回流药,也就是查询后显示“仅有 1 次销售信息却不是本人购买”或者“查询到有 2 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的情况,是可以要求索赔的。要是购药后几天都未查询到产品销售信息,也可以向售出机构或有关部门反映。
国家医保局特别提醒公众,一定要妥善处置空药盒,销毁溯源码,防止被犯罪分子盗用。将自己的药盒或药品出售给药贩子是绝对不可取的行为,因为一旦这些药品被非法转卖,被发现后会严重影响出售药盒者的医保待遇,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保购药六要六不要”内容,包括购药时对追溯码的要求、结算扫码注意事项、索取小票、验码、索赔以及空药盒处理等方面,同时说明了追溯码的规定和公众发现回流药的处理办法,提醒公众保护好自身权益和避免违法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