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内eVTOL商业进程的重大突破,详细介绍了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沃飞长空与川航通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事件,深入探讨了低空经济的市场前景、沃飞长空的产品发展规划,以及双方合作在推动eVTOL商用落地、构建低空出行生态圈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21世纪的今天,国内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商业进程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3月25日,在成都,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飞长空”)与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川航通航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合作具有开创性,首次实现了eVTOL主机厂与传统民航企业对低空经济产业的协同布局。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围绕多个关键领域建立全面、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领域涵盖飞行测试、人才培养、应用场景、基础设施、保养维修以及行业标准等。通过这样的合作,双方旨在共同拓展低空出行生态圈,赋能新型航空交通模式,为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开辟商业化通路。
(签约仪式现场。供图:沃飞长空)
2025年被视为低空经济爆发的“前夜”。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而市场规模在未来10年实现倍级跃增的关键,在于作为低空经济“技术底座”和“场景引擎”的eVTOL顺利投入商业运营,从而撬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中国航空学会、中汽研联合发布的白皮书测算,到2030年,我国年新增eVTOL需求将突破1.2万台,覆盖城内通勤、城际交通、私人出行、观光旅游、医疗与消防救援、警务安防六大场景;到2035年,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至4.2万台。预计到2035年,商业化运营营业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整机销售及上游供应链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以上,其他支持性服务市场规模也将突破3000亿元。
目前,各方面都在为低空经济的发展积极准备。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专设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国内多个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进行前期布局。例如,四川省已将《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纳入重点调研论证项目库,成都则提出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计划在2026年前建成140个起降设施及100条运营航线。
沃飞长空的产品开发进展与这些利好消息实现了时空耦合。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表示,公司计划在2025年开启eVTOL主力产品“AE200”的载人飞行试验,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载人飞行试验的6座eVTOL产品。预计在2026年完成适航认证并初步投入商业化运营。“目前我们已累计获取数百架商业订单,其中,与国内航空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工银金租签署了首批120架订单,与亚太地区最大公务航空企业华龙航空签订了首期100架订单。”这表明,沃飞长空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爆发“前夜”的首个跨越者,亦有望成为万亿市场的首家受益企业。
然而,在此之前,包括沃飞长空在内的众多低空经济企业仍面临诸多难题。确保飞行安全是首要问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相比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保持对低空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今年更加强调了其安全性和产业发展的健康性。
此外,在eVTOL投入市场后,如何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一起搭建核心应用场景、构建更为完善的低空出行生态圈等,实现产品端与需求端的更好结合,是决定哪一家eVTOL主机厂商能在万亿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
3月25日与川航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充分展现了沃飞长空敏锐的眼光与未来商业布局的雄心。在签约仪式现场,沃飞长空CEO、首席科学家郭亮表示,此次战略合作是国内eVTOL主机企业与民航航司的首次携手合作,也是沃飞长空在eVTOL商业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AE200投入市场运营前,双方将深度融合沃飞长空的产品研发适航能力与四川航空的体系化运营优势,率先在飞行测试、设施运营、场景拓展、人才培养、维修保障、实体运营等6大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以加速eVTOL的商用落地进程。
川航集团同样对此次合作充满期待。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国内最大的全空客机队航空公司,川航拥有成熟的航空运营体系和安全管理经验,能为eVTOL产业进一步整合航空制造、维修、运营服务等资源。双方合作后,以沃飞长空eVTOL产品测试飞行需求为牵引,川航将助力开展性能测试、数据收集、可靠性验证等工作,加速eVTOL的适航验证流程。
未来低空经济的商业市场因沃飞长空与川航通航的合作而更具想象力。费岚表示,与川航通航携手合作后,双方共建“主机厂 + 场景运营商”的生态矩阵,做到eVTOL产品交付后马上具备应用场景,以产品特色规划运营场景,以成熟运营场景等待产品落地。
一方面,双方打通了eVTOL“研发—运营—场景—生态”的产业逻辑,为eVTOL行业树立了“产品出场即具备应用场景”的标杆范式,开创性地在国内验证了eVTOL产品的商业可行性,为行业发展注入更清晰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双方还将进一步推动eVTOL产业从“造飞机”向“建生态”的迈进。沃飞长空作为eVTOL链主企业,与四川航空的合作将进一步激活产业能量,推动eVTOL产业的健康发展,加速中国在eVTOL领域的全球竞争地位。
事实上,在当日的活动现场,沃飞长空的主力机型AE200与四川航空的A320客机并列于场地一侧。一款是6座级倾转旋翼纯电动飞行器,一款是150座级的全球民航界的主力机型之一。当两架飞行器“同框”之时,实质正是低空经济从技术突破向商业生态圈构建的跃迁。
费岚表示,未来将以eVTOL作为支线运输工具,与四川航空合作探索“航空+低空出行”的联程服务。“如以沃飞长空自研eVTOL产品AE200为代表,衔接民航航班与城市内部、景区之间的点对点交通,进一步探索网红景点、CBD、城市地标、交通枢纽、城市之间的商业运输示范场景,合作打造国家级的eVTOL应用场景及运营模式样板,让‘打飞的’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出行新选择。”
这意味着eVTOL可以将过去部分地面接驳需求转化为空中运输。以成都为例,依托四川省划设的7个协同管理空域和8条低空目视通道,以及成都双流、天府两大国际机场,沃飞长空可借助川航的干线网络资源,搭建“民航 + eVTOL”联程服务体系。
“举个具体的例子,从成都欧洲中心到双流机场,传统汽车出行35分钟,空中飞行3分钟;再比如从天府广场到天府机场,汽车出行70分钟,空中飞行15分钟,出行成本也仅为地面专车价格1.5 – 2.5倍。”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表示。
川航集团表示,在运营方面,双方将携手推进eVTOL起降场、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动智慧起降场建设标准的制定。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双方将共同进行针对eVTOL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训,加大与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合作,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共同拓展低空出行生态圈,推动低空经济蓬勃健康发展。
事实上,2024年沃飞长空已经在成都完成了城市低空载人出行的验证飞行“首飞”,意味着已经打通了包括“一市两场”(同一城市双机场互飞)、机场—市区、市区—景区等航路,以及跑通了城市低空出行服务实施的全流程,包括空域申请、通航报备、场站建设、交通协调等领域,为未来AE200机型为代表的eVTOL商用模式奠定了基础。
“未来,依托川航在成都双流、天府两大枢纽的布局,沃飞长空将率先打造机场至城市核心区、机场至景区的接驳示范航线,让eVTOL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的‘毛细血管’,切实提升千万级人口城市的出行效率,努力打造全国低空立体交通网络典范。”郭亮表示。
本文围绕沃飞长空与川航通航的战略合作展开,介绍了低空经济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趋势,以及沃飞长空的产品规划。双方的合作不仅有望推动eVTOL的商业化落地,构建低空出行生态圈,还将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加速中国在eVTOL领域的全球竞争地位。尽管低空经济企业仍面临飞行安全和场景搭建等难题,但此次合作无疑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