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DeepSeek爆火引发的人工智能热潮展开,深入剖析了大众在AI普及背景下产生的焦虑情绪,如家长为孩子报班的焦虑、从业者担心工作被取代的焦虑等,同时指出部分机构利用AI进行营销的现象。文章分析了焦虑产生的原因,包括“跟风焦虑”和“本领恐慌”,并提出普通人应理性养成AI素养,如理性使用、防止AI鸿沟、关注安全风险等应对建议。
近期,DeepSeek在一夜之间迅速爆火,使得人工智能(AI)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股热潮之下,一些打着AI旗号的机构趁机“浑水摸鱼”,这让不少普通人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他们心中充满了疑问:我的工作会不会被AI取代呢?要不要花钱去报个培训班学习AI技能?能不能利用AI来开展一个副业增加收入呢?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AI的快速普及其实能够有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对于普通人而言,AI并非单纯的取代,而是一种劳动形态的更新。所以,理性、客观地看待AI的崛起,根据自身岗位的实际情况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破解这种“AI焦虑”。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弥散在社交平台的“AI焦虑”。
在某AI编程辅导班的“直播带课”过程中,一位家长焦急地发问:“大娃上五年级,小娃上大班,要怎么报班?”主播耐心地回复道:“咱们五年级的大娃可以学一点编程入门知识,而大班的小娃确实没必要报班,在家玩玩积木、拼拼拼图就可以了。”
随着DeepSeek等AI工具的不断普及,不少家长都变得十分焦虑。杭州市民吴女士是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她无奈地表示:“身边已经有父母说自己孩子得了某某AI大赛的名次,还说这个以后高考能加分,一下就把我们卷起来了。”现在她一打开短视频软件,满眼都是AI课程辅导广告,“今天学AI就像我们那会儿学奥数,不过现在广告手段更多了,我们天天被这样的焦虑所包裹。”
对于一些机构而言,AI成为了它们“自我包装”的一种营销手段。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主播正在卖力兜售“99元四天课程”的“AI获客教程”。在其自述中,有线下餐馆依靠他售卖的“AI获客教程”,一场直播就“赚取了30多万元的销售额”。这位主播还反复强调“AI获客”的重要性,声称:“你现在如果不会AI,想做线下实体根本就玩不转。”
真的需要靠花钱报班学习才能掌握AI技能吗?半月谈记者经过观察发现,一些声称利用AI技术增加店铺曝光度的教学,其实质不过是利用AI工具撰写短视频文案或直接生成短视频,而这仅仅是店铺运营的其中一个环节。资深市场营销专家王珮羽认为:“从AI目前能够实现的功能来看,其本质仍然是工具,不能替代人的独创性思维。”部分机构将AI作为营销噱头的宣传效果,往往远超其实际应用价值。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跟风焦虑”还是“本领恐慌”。
当政务系统、企业平台扎堆接入DeepSeek大模型时,半月谈记者发现社交媒体上许多人担心将来自己会被AI取代。然而,即便接入的是同一模型,不同领域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工作人员仍需结合各自岗位实际开发更多场景。
以政务系统为例,当前AI承担的多是政策解读、办事指引、公文生成等功能。未来,AI可能在行政决策过程中介入数据处理、民意分析等方面,但仍需要懂业务和AI应用的人深度参与。
在专家看来,AI也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长期关注AI领域的清华大学教授沈阳表示:“从历史上看,蒸汽机替代了手工纺纱的劳动,但同时让手工业者蜕变为新的产业工人,汽车司机、火车司机等新的就业岗位也出现了。”AI未来确实会淘汰一些传统岗位,甚至冲击某些需要创造力的岗位,但新的劳动形态和就业机会也将相伴而生。随着AI的普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将快速提升,未来人们在获得同等劳动报酬的前提下,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普通人的焦虑,也源于自身的“本领恐慌”。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互联网上已有的资料来学习和掌握AI入门技能,并结合实际学习和工作场景探索与嵌入使用,比花钱去听那些夸大宣传AI赋能的课程意义更大。过于专业的AI训练对职业发展并无太大帮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如果未来不打算做AI理论研究,或者从事AI技术的研发,那么花大钱去学AI并无必要。”他还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急于将孩子“框”在AI里,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也不是好事。
盲目使用AI替代工作,有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风险。有了AI助手后,一些人写论文也不用“自己看文献”了,直接“丢”给AI总结出要点,或者将会议材料“喂”给AI,直接生成PPT交差了事。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任奎提示,对政企机构而言,在部署AI模型时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与护栏机制,防止由此产生的输出幻觉、非法输出、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对个人而言,切忌将包含涉密信息的文件交给AI处理,避免数据泄密。
最后我们来谈谈理性养成AI素养。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无需妄自菲薄,但要积极拥抱变化,努力提升自我。
我们要让科技为己所用,同时避免对AI产生依赖。储朝晖认为:“历史上所有的技术突破都是为人服务的,任何新技术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工作更舒适,而不是‘取代我们’。”在工作学习中要理性使用AI技术,不要在对新技术的依赖中“丢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个体的独创性思维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的,所以在了解和学习AI技能的同时,强化自身能力十分必要。
我们还要提前做好设计安排,防止AI鸿沟出现。储朝晖等人提出,由于各地区存在发展不均衡情况,因此要关注AI对不同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避免形成AI鸿沟。他们建议,有关部门可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对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从业者、长者和农村地区居民开展AI素养教育,让人们了解AI、接触AI、使用AI,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生存焦虑”扩散蔓延。
同时,我们要关注由AI衍生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关预案。任奎建议,政企机构在接入AI工具前,要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同时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漏洞和风险监测报告机制,并对员工做好定期培训,提升其识别潜在安全威胁的能力。
本文围绕DeepSeek爆火引发的AI热潮,深入分析了大众的“AI焦虑”现象,指出其源于跟风和本领恐慌,也有机构营销的因素。同时说明AI虽会带来岗位变化但也创造新机会,盲目依赖有安全风险。最后提出理性养成AI素养的建议,包括理性使用、防止AI鸿沟、关注安全风险等,呼吁大众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应对AI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