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记者意外被拉进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制订军事机密的会议群组,目睹对也门胡塞武装空袭计划商讨过程,由此引发“泄密门”事件,包括事件起因、政府反应、可能后果以及此前类似事件等情况。
在当今的政治舞台上,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名向来以批评特朗普而闻名的知名记者,在即时通讯软件Signal上,经历了一件超乎想象的事情。他竟被莫名拉进了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制订军事机密的会议群组。在这个群组里,他犹如一个特殊的“旁观者”,亲眼围观了副总统万斯、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等一众重要人物,就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空袭的计划展开商讨、争论的全过程。
3月24日,美国《大西洋月刊》主编杰弗里·戈德堡在撰文时披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这起事件。他用“特朗普团队意外给我发送了战争计划”这样的话语,将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泄密事件公之于众。此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舆论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特朗普(左)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图/视觉中国
深入探究这起事件的源头,很可能只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在“拉群”时的一个无心之失。在这个群组中,有许多用户是以姓名首字母缩写来命名的。比如疑似国务卿鲁比奥的“MAR”、疑似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米勒的“SM”、疑似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的“TG”等。而戈德堡在群组中使用的名字是“JG”,美国媒体怀疑华尔兹把这个名字误认成了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
在美国政府内部,官员们通过“阅后即焚”的Signal进行交流其实并不少见。不过,这种交流通常只是用于规划会议和处理一般后勤事务,而并非用来讨论军事机密。白宫国安委发言人休斯在事后表示,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行动顺利进行,这表明通过Signal进行的绝密讨论并没有让美国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然而,美国媒体却指出,这样的做法违反了政府决策需要“留痕”的要求以及传输机密信息的相关规定。
更为关键的是,这一事件和特朗普本人此前的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曾报道,特朗普多次抨击民主党人、前国务卿希拉里用私人电邮讨论机密信息。可如今,“特朗普的整个国家安全团队的领导人,都在一个非机密系统上讨论非常敏感的信息”。
面对这一“泄密门”事件,美国政府试图淡化其影响。3月24日,特朗普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回应了媒体的询问,表示自己对这件事并不知情。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则坚称,自己并没有像戈德堡所说的那样,向群组里直接发送绝密的军事作战计划。身为福克斯新闻前主持人的赫格塞斯还对戈德堡进行了攻击,称对方“一次又一次以散播恶作剧为业”。
但赫格塞斯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戈德堡并非主动“潜入”群聊,而是被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拉进来的。美国媒体《政客》援引白宫内部人士的消息称,多名白宫官员已经提出,华尔兹应该为这起泄密事件承担责任,甚至引咎辞职。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威克也表示,该委员会“肯定会调查此事”。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调查很可能会导致泄密责任人被解雇。
不过,华尔兹最终的命运将由特朗普来决定。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在24日表示,特朗普“对他的国家安全团队仍然充满信心,包括华尔兹”。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解雇华尔兹,这将成为“特朗普2.0”的第一次重大人事动荡,而且还可能重复“特朗普1.0”时第一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上任24天就辞职的历史。此外,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解雇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博尔顿等人,后来都成了激烈的“特朗普批评者”。这些过往的教训无疑会让特朗普在处理“泄密门”事件时更加慎重。
值得注意的是,“泄密门”并不是“特朗普2.0”时代美国政府的第一起用非机密方式传输机密信息的事件。就在今年2月,为了遵守缩减联邦工作人员规模的行政命令,美国中央情报局向白宫发送了一封非机密电子邮件,这封邮件列出了该机构任职两年或两年以下的所有新雇员的名单。有中情局官员哀叹道,这意味着该机构的新进特工全部曝光,“他们的职业生涯在开始工作之前就结束了”。
本文围绕美国“泄密门”事件展开,讲述知名记者意外进入白宫军事机密会议群组,曝光对也门胡塞武装空袭计划商讨过程。事件源于华尔兹拉群失误,美国政府虽淡化影响,但此行为违反规定且与特朗普言论相悖。华尔兹或为此负责,其命运由特朗普决定,同时此类非机密传输机密信息事件此前已有发生,反映出美国政府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102.html